20
十二 2017

19:30

|
10
2018

19:30

$50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二號會議室

購票
音樂

絲路瑰寶講座系列—中亞細亞音樂:維吾爾與新疆

講座介紹講者介紹票務

粵語主講

「絲綢之路」一詞及其相關的文化、音樂和藝術,近年大受關注。當中一部分涉及「維吾爾(族)」、「西域」、「新疆」等主題,夾雜着各種既有的權力關係,亦有新近形成的跨國族視界,對華/漢人聽眾來說都不陌生。三場講座以音樂出發,以三種不同角度窺視(聽)「絲綢之路」在華文世界內外的「少數民族」聲音。

 

2017年12月20日

第一講:聽見「能歌善舞」:現代國樂的西域情調

二胡示範:董芷菁

第一講探討二十世紀中葉以降,以漢/華人聽眾為主要對象的少數民族主題音樂作品,如何延續並重構中原對外族、異地的共同想象,以聲音塑造今人對中國西北、新疆、以及維吾爾族裔的認知。本講加入二胡示範拉奏以新疆/維吾爾為題材的幾首作品,闡釋此類富有西域情調的現代國樂如何提供一個創作平台,予作曲及樂師運用各類獨奏和合奏模式嘗試新的風格和技藝。

 

2018年1月3日

第二講:維吾爾音樂的中亞細亞風格與技藝

都塔爾(烏茲別克)示範:梁宇正

第二講將天山南北的維吾爾音樂,放在中亞細亞的文化脈絡,細聽其一脈相承的操作、傳習及審美,亦剖析各種流傳廣泛的維吾爾民間彈唱,如何演繹傳奇與歷史。本講亦從曲式、旋律、調式、節拍、唱詞及樂器等方面賞析維吾爾古典音樂木卡姆(muqam),並嘗試理解音樂在維吾爾人信仰和社會生活的角色和地位。

 

2018年1月10日

第三講:現代新疆電影的「少數民族」音樂主題

第三講探討五、六十年代以來以新疆為主題的電影音樂,如何呈現「少數民族」的銀幕形象。從早期初膾炙人口的「阿娜爾汗」(1962)和「冰山上的來客」(1963),以至近年十分流行的「吐鲁番情歌」(2006)和「買買提的2008」等電影當中,音樂都有十分重要角色;一些樂器、樂師及樂曲更是電影的主角。本講剖析此類以「少數民族」為題的電影音樂,並嘗試解讀其社會和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