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八集的《清音再聞》將逐一掀開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清單的五項表演藝術—潮州音樂、嘆歌、道教正一派音樂、客家山歌及南音的神秘面紗。節目由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科系主任白得雲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陳子晉擔任導賞,介紹這些非遺樂種的文化蘊涵及特色,同時邀請本地音樂名家傾力演出,讓觀眾可以欣賞非遺音樂。
每集主題:
第一及二集︰潮州音樂
第三集︰嘆歌
第四及五集︰道教正一派音樂
第六集︰客家山歌
第七及八集︰南音
粵語主講。
本節目的內容並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主辦機構保留更改節目播放時間的權利。
潮州音樂是流傳於粵東的民間音樂,隨潮州移民傳來香港。本集會介紹潮州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二弦」,以及其演奏特色。
演出人員
香港潮商互助社音樂部
節目
《寒鴉戲水》
《賜閣》
本集淺談潮州音樂所採用的傳統「二四譜」和各種調式。
演出人員
香港潮商互助社音樂部
節目
《福德祠》
《迎賓客》
嘆歌是漁民的傳統歌唱形式,分別會在婚嫁及喪禮場合嘆唱。本集簡述嘆歌於香港的應用及傳承情況。
演出人員
演唱︰黎帶金、梁翹伊
節目
《燈籠》
《大澳風情》
《初識情人》
道教音樂分為「正一」及「全真」兩個派別。演奏音樂的醮師需要在儀式中配合法師的喃唱及合樂演奏。本集追溯道教音樂的源流和介紹道教音樂中常見的吹打樂曲牌。
演出人員
醮師:高潤權、高潤鴻、區慶勲、陳浩輝、何嘉兒、林楚欣
節目
《一錠金》
《小開門》
《大開門》
本集介紹道教儀式中所用的主要樂器、法器及喃嘸經文。
演出人員
喃嘸先生:高潤權、區慶勲
醮師:高潤鴻、陳浩輝、何嘉兒、林楚欣
節目
《開經讚》
《吊掛》
客家山歌是新界客家人流傳至今的歌唱形式,以前村民在聚會、節慶活動或男女交往時都會唱山歌。本集除了剖析客家山歌的音樂及歌詞特色外,還會介紹男女對唱的形式及客家竹板歌。
演出人員
演唱︰張國雄博士、李群
節目
《五月五日是端陽》
《客家山歌特出名》
《久唔唱歌添忘歌》
《好久唔曾看到妹》
《涼帽歌》
《送郎歌》
《杜十娘》
南音是用廣府話説唱的曲藝,二十世紀初曾是香港流行的娛樂,歌詞內容大多反映社會基層的生活困境。現時,南音多融入粵劇、粵曲中,成為其中的演唱元素。本集介紹榮鴻曾教授當年為著名瞽師杜煥錄音的計劃及一曲《男燒衣》。
演出人員
演唱:郭啟輝
椰胡:余少華
古箏:陳國輝
琵琶:何耿明
簫:陳子晉
節目
《男燒衣》
本集淺談南音的曲詞格式,以及介紹另一位南音名家吳詠梅博士與一曲《嘆五更》。
演出人員
演唱:梁凱莉
椰胡:余少華
古箏:陳國輝
琵琶:何耿明
簫:陳子晉
節目
《嘆五更》(之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