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 |
G小調奏鳴曲,L.140 |
鋼琴:李嘉齡、小提琴:陳倬朗 |
聖桑 |
D小調大提琴組曲,作品十六 |
大提琴:潘穎芝、鋼琴:王晞韻 |
拉威爾 |
《鵝媽媽》組曲 |
鋼琴:李嘉齡、王晞韻 |
拉威爾 |
A小調鋼琴三重奏 |
鋼琴:李嘉齡、小提琴:陳倬朗、大提琴:潘穎芝 |
節目長約1小時30分鐘,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
觀眾務請準時入座,遲到及中途離座者須待中場休息或適當時候方可進場/返回座位。主辦機構有權拒絕遲到者進場或決定其進場的時間及方式。
本節目內容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
主辦機構有權更改節目及更換表演者。
鋼琴由通利琴行贊助。
李嘉齡(策劃/鋼琴)
早年勇奪第15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六名,李嘉齡開始在國際古典樂壇備受矚目。她於世界各地舉行獨奏會,並與多個著名樂團合作,包括華沙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香港管弦樂團等。2010/11樂季她被委任為香港小交響樂團之駐團藝術家。
李嘉齡是大型音樂節常客,她參加的音樂節包括波蘭蕭邦國際音樂節(杜斯尼奇)、芬蘭艾斯普的樂•誼國際音樂節、芬蘭和上海的當代音樂周。2019年9月,她在力圖爵士指揮下首次與倫敦交響樂團同台演出。
李嘉齡熱衷於室樂,經常於各大室樂節中亮相,包括香港國際室樂節和樂•誼國際音樂節,並曾與著名獨奏家及室樂團合作。她現為香港電台室樂演奏家的一員。
李嘉齡就讀香港演藝學院期間師隨黃懿倫教授,畢業後負笈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及媒體學院深造,師承雅利•法迪。她的錄音包括一張由波蘭國立蕭邦學社發行、在Pleyel鋼琴上演奏的全蕭邦唱片,及由拿索斯唱片公司灌錄及發行的全史格拉蒂奏鳴曲唱片。她也曾為香港小交響樂團的迪卡唱片《就是古典音樂3》演出。
李嘉齡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榮譽駐校藝術家,並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
符聞一(策劃/畫家)
符聞一自幼喜愛音樂和美術,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學士及碩士。其畫作曾出展歐美和亞洲二十多國,並獲得多個獎項,包括二○一七年第二屆印度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優秀獎、二○一九年波蘭國際水彩比賽特別獎及二○二○年第三屆亞太藝術雙年展銀獎。現從事創作和美術教育,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水彩課程。其作品多以生活小景和小人物為題材,以平實的美說自己的故事,為流逝的歲月留下生命的足跡。
陳倬朗(小提琴)
小提琴家陳倬朗以獨奏家及室樂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舞台,曾兩度贏得專為優秀年輕加拿大音樂家而設的基爾伯基金會大獎。他在克里夫蘭音樂學院及麥基爾大學考獲學士學位後,於休斯頓萊斯大學謝帕德音樂學院繼續進修,完成碩士課程,在學期間曾於音樂學院舉辦的協奏曲及室樂比賽中勝出。在2022/2023樂季,他還參與了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里班克斯家族基金獎學金及國際演出駐留計劃。其後,陳倬朗於誼樂社2023「年青音樂家招募」中勝出,並獲邀請成為「樂•誼獨奏家樂團」之成員。
陳倬朗生於加拿大,在香港成長,尤其喜愛演奏室樂,亦享受透過樂音與其他音樂家溝通的樂趣。他曾參與麥基爾國際弦樂四重奏學院、克里夫蘭安歌室樂節和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獨奏家及室樂音樂學院的夏季項目。
潘穎芝*(大提琴)
潘穎芝活躍於室樂演奏、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師承王磊教授及Colin Carr,並曾隨頂級室樂組合埃默森弦樂四重奏學習。潘穎芝現為香港國際大提琴學會藝術總監,同時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潘穎芝出生於香港,活躍於獨奏、室樂及樂隊演出,經常與不同團體合作,足跡遍及中國內地、台灣、泰國、日本、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地;並參與及出席太平洋音樂節、Carinthian Festival、Prades Music Festival 及 Zell an der Pram chamber music festival,亦經常在港參與演出及定期舉行音樂會。2004年, 潘氏成立香港國際大提琴學會及Cellistra,致力推動大提琴音樂及提升本地大提琴演出水平等。2018年成立Pacific Cello Orchestra, 為青少年大提琴手而設、專注於大提琴合奏及重奏的音樂營。
王晞韻(鋼琴)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王晞韻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舉辦過多個個人獨奏會。她最近在蘇塞克斯國際訪談系列音樂會、薩格勒布卡羅瓦茨鋼琴節、海沃茲希斯音樂會系列和杜倫國際鋼琴大師班的獨奏會都獲得極高評價。她曾在都柏林的國家音樂廳、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和梅金音樂廳以及波士頓的喬丹音樂廳演出。她還被邀請參加了在柬埔寨舉行的一系列廣播慈善音樂會。她曾於Deutschlandfunk Kultur、香港電台、柬埔寨TVK、澳門Teledifusao以及香港教育電視台作訪問及演出。作為獨奏者,她曾合作的多個樂團包括了沃辛交響樂團、蘇德西弗倫交響樂團、北安普頓交響樂團和伊靈交響樂團。在香港,她被授予 "十大青少年藝術家"獎。2022年12月,她發佈了首張個人專輯《Evolving Fantasia》。專輯也隨即被法國著名古典音樂電台Radio France頻道France Musique播放而且高度點評了。
最近,她在明斯特獲得了2022年施坦威音樂獎。她還在卡羅瓦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總冠軍以及克羅地亞作品最佳演繹和觀眾獎,她也在瓦萊塔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冠軍,並在蘇塞克斯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季軍。她也是紐約國際藝術家鋼琴比賽、阿羅哈國際鋼琴比賽和卡瓦伊亞洲鋼琴比賽的冠軍得主,也是都羅西-麥肯齊藝術家表彰獎的獲得者。她曾在John Bayless, Peter Donohoe, Andrei Gavrilov, Pavel Gililov, Eduardus Halim, Ilya Itin, Emanuel Krasovsky, Ivan Moravec, Jon Nakamatsu, Jorge Luis Prats, Ferenc Rados, Paul Badura-Skoda, Aquilles Delle Vigne 和 Elisso Virsaladze的大師班上演出。
除了彈奏鋼琴外,王晞韻還為微電影寫音樂,並喜歡探索樂器的不同特性。她會演奏小提琴和單簧管,並且會作曲。少年時,她曾是Metropolitan Orchestra的小提琴手。她為雙簧管、小提琴、圓號、大提琴和鋼琴所創作的《納尼亞幻想曲》於2011年首演,而受作家米奇-阿爾博姆所啟發的鋼琴獨奏曲《The End is the not the End》則於2014年4月首演,紀念2014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遇難者。由於王晞韻的成就傑出,她多次獲得獎學金,如通利音樂獎學金、香港演藝學院職員獎、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尤德爵士海外學習紀念獎學金、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獎學金、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優秀獎、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基金海外獎學金和克拉瓦特基金會獎學金。
王晞韻在三歲時開始學習鋼琴,於五歲被香港演藝學院的初級課程錄取。她首先師承潘德老師,其後在黃懿倫教授的指導下獲得音樂學士學位。在Victor Rosenbaum教授的指導下,她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完成了她的音樂碩士學位。她的學術成績也很出色,在波士頓學習期間,多次在Dean’s List上。她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德國科隆音樂及舞蹈大學的演奏家Concert Exam學位,師承 Claudio Martinez-Mehner。而在Gerald Hambitzer教授的教導下,同時獲得古鋼琴音樂碩士學位。她也曾在德國明斯特音樂大學跟隨Heribert Koch教授學習。
陳家濠(錄像設計)
陳家濠為自由身劇場錄像設計師,畢業於專業教育學院,修讀創意媒體。曾合作劇團包括樹寧現在式單位、中英劇團、影話戲、Banana Effect、iStage theatre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等。陳氏一直嘗試於劇場上使用影像創作,亦有參與各種場合的錄像創作,擔任各項錄像處理/設計。
趙家豪(燈光設計)
趙家豪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頒舞台及製作藝術(榮譽)學士學位,主修燈光設計。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以燈光設計師及燈光操控員活躍於劇場製作及現場演出,特別是舞蹈及音樂製作。
*承蒙香港演藝學院允准參與是次演出
資料由表演者提供。
門票由 3月27日 起在各城市售票網售票處、自助售票機、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年滿60歲的長者、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可享半價優惠 (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香港藝術家」系列套票優惠
同時購買「音畫•聽聞」、「王倩兒小提琴演奏會」、「王應淳鋼琴演奏會」、「劉君澤大提琴演奏會」、「張穎琳女高音演唱會」及「箏言琴語—楊程皓古箏演奏會」不同節目的正價門票,可獲以下優惠:
2 場 9 折;3 場 85 折;4 場或以上 8 折。
「香港藝術家」系列集體購票優惠
每次購買「音畫•聽聞」、「王倩兒小提琴演奏會」、「王應淳鋼琴演奏會」、「劉君澤大提琴演奏會」、「張穎琳女高音演唱會」及「箏言琴語—楊程皓古箏演奏會」的正價門票,可獲以下優惠:
4 至 9 張 9 折;10 至 19 張 85 折;20 張或以上 8 折。
上述購票優惠只可享用其一。
節目查詢:2268 7321
票務查詢及客戶服務:3166 1100
電話購票:3166 1288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流動購票應用程式:URBTIX
公開彩排
日期: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時間︰4pm (節目長度︰45分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節目查詢:2268 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