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組

文物修復是博物館的一項基本功能,旨在保存本港珍貴和獨有的文化遺產,讓我們的後代將來也可以欣賞和接觸得到。文物修復是博物館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年內,文物修復組為在博物館場地舉行的24個專題展覽提供文物修復支援,並處理了940件藏品,當中包括紙本文物、書畫、印刷品及照片、歷史文獻、織品、自然歷史標本、金屬品、有機類文物、陶瓷器、玻璃物品和出土文物等。

圖片
文物修復組職員為「大師對像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裝置展品。

為了在陸上保存和展出歷史悠久的「葛量洪號」滅火輪,修復組與各有關單位合作,為滅火輪制訂史無前例的吊運和安裝計劃。在完成全面的檢修和修復處理後,這艘重達500公噸的滅火輪已在三月成功從海面吊運上岸,並運送到魚湧公園的中央廣場內安裝妥當。與此同時,該組也繼續為滅火輪上數以百計的文物和配件進行修復處理,以便該滅火輪可於二零零七年啟用的專題展覽館內展出,公開讓市民參觀。

圖片
「葛量洪號」滅火輪由海面吊運至魚湧公園的托架上。

文物修復組人員也運用其專門知識,在修復本地歷史文物和保存古蹟方面提供技術協助。修復組以玉米穗軸噴砂技術為甘棠第(現為孫中山紀念館)去除木裝置上的舊油漆,這種技術是首次在香港使用。修復組人員也以一種嶄新的遷移技術,從甘棠第的隱閉地方取下完好的瓷磚,替換陽台上的破損牆磚,並且為建築物獨特的金屬欄杆和彩繪玻璃窗進行修復工程。此外,修復組人員所進行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也有助確定建築物的油漆和模塑物料的原來成分,以供孫中山紀念館參考。

圖片
修復人員為甘棠第修補破裂了的彩繪玻璃。

為了貫徹推行文物保護的教育服務,文物修復組在年內為全年常設的「學校文化日」接待了300名學生,還舉辦了44項推廣活動,包括實驗室幕後遊、工作坊、專題講座和研討會,吸引逾1 250人次參加。

在購置電化學阻抗光譜分析儀軟件後,修復組人員現時可對各種金屬藏品保護塗層的狀況進行詳細評估,並在這些塗層顯露出破損像之前,先行把問題找出,以便制訂適當的處理方法,控制會令塗層狀況惡化的因素。

為了促進本地的文物修復和博物館工作,並加強與海外夥伴的專業聯繫,文物修復組分別於六月和八月派代表出席了兩個分別在美國和德國舉行的國際文物修復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表了兩篇專題論文,題目為《中國紙的發展及特性》和《古船再生葛量洪號滅火輪的修復策略》。






2007 | 重要告示| 私隱政策
修訂日期: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