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本署继续致力提供高质素的文化节目,以配合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本署全年举办丰富多元兼富创意的演艺节目,并广邀本地和国际著名艺人参与演出,精彩节目源源不绝,由供大众参与的传统专题节庆活动,以至在社区和学校层面举办的观众拓展活动,应有尽有。本署亦负责管理如香港文化中心等优质文化表演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是本地居民的文化聚焦点,也是举办形形色色文化节目的场地,有助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
香港文化中心是文化活动专用场地,为市民和旅客提供非凡的文化体验。 |
表演艺术委员会
本署全力支持表演艺术委员会及其辖下三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该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研究节目推广与观众拓展政策、艺术教育,以及场地租赁政策。本署向委员会及三个工作小组提供专业意见和相关资料,以供会议上讨论和进行公众谘询。本署已跟进表演艺术委员会《建议报告(I)》的建议,把为四个主要演艺团体提供资助,以及向六个接受香港艺术发展局三年资助艺团提供财政支援的工作交给民政事务局。本署亦成立了场地伙伴计划委员会,专责推行「场地伙伴计划」,并继续与节目与发展委员会和六个演艺小组合作,制订举办和推广演艺节目的策略、发掘及支援本地的新进和小型演艺团体,以及检讨节目策划和资源分配方面的政策。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中心位处尖沙咀海旁,是本港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中心,自一九八九年启用至今,一直是香港管弦乐团和香港芭蕾舞团等的主要演出场地。
文化中心的设施可供各式各样的演艺活动举行,当中包括一个设有2 019个座位的音乐厅、一个设有1 734个座位的大剧院,以及一个最多可容纳496名观众的多功能剧场。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在文化中心上演的表演共有891场,观众超逾849 000人次。年内的重点节目,包括四个大型艺术节 「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综艺合家欢」和「地中海艺术节」。此外,香港文化中心亦是举行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节目的主要场地,当中包括著名的台湾云门舞集、伦敦交响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等的精彩演出。其他令观众难忘的节目还包括占士·高威和玛利亚芝傲·皮莉斯的演奏会、音乐剧《小王子》、西方歌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和《阿伊达》,以及丝路合奏团与马友友、香港管弦乐团与李云迪的音乐会等。
|
「地中海艺术节」为观众呈献西班牙佛兰明高舞、葡萄牙法多音乐、意大利假面喜剧、威尼斯狂欢节音乐、古希腊悲剧、埃及东方舞、土耳其回旋祭礼、拜占庭世俗音乐、北非纳瓦和苏非音乐。 |
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亦是举行「香港国际博物馆日」、「粤剧日」、「农历新年花车巡游」等大型活动的热门地点。
|
台湾云门舞集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新作《白》和过去三十年多出经典舞作选粹。 |
|
|
二零零七年「粤剧日」提供多项免费节目,包括粤剧表演、粤曲卡拉OK、摊位游戏等,吸引数以千计的市民参与。 |
|
为致力向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署定期安排与文化中心的使用人士举行会议,以听取他们的意见。年内收集所得的意见令人鼓舞,使用者对文化中心的各项服务一致好评。
香港大会堂
|
香港大会堂为无数本地和海外的杰出艺团提供演出场地,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精彩演出。 |
香港大会堂于一九六二年三月启用,是首个为本港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化场地。大会堂这座具典型包浩斯风格的建筑物,已经成为中区的地标。
大会堂设施齐备,包括一个设有1 434个座位的音乐厅、一个设有463个座位的剧院,另有一个可容纳111名观众的演奏厅、一个占地590平方米的展览厅和一个面积260平方米的展览馆。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在大会堂举行的表演有697场,吸引观众多达416 000人次。年内在大会堂演出的知名艺人和艺团包括贝尔格四重奏、莱·哈葛罗夫爵士五人组、优人神鼓、泰菲宴乐巴洛克乐团、希腊国家剧院、袁晨野、傅聪、帕斯卡尔·罗热、石原江里子、卡露·基德、贾克·路西耶、山东省柳子剧团等。大会堂也是举行大型艺术节的主要场地之一。
社区演艺场地
本署提供的社区演艺设施遍布全港。这些演艺场地在各个社区往往成为举办文化活动的热门地点。较大型的演艺场地有沙田大会堂、荃湾大会堂、屯门大会堂、葵青剧院、元朗剧院和高山剧场。较小型的场地则有西湾河文娱中心、上环文娱中心、牛池湾文娱中心、大埔文娱中心和北区大会堂。
为推动和鼓励基层民众参与艺术,本署向地区艺术团体提供场地赞助,让这些团体可免费使用社区演艺场地为区内居民举办文化活动。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约有100个社区艺术团体获得场地赞助。这些艺术团体举办了432项活动,参加者逾121 000人次。另外,多个独立团体也经常租用社区演艺场地的附属设施,举办与艺术有关的活动。
支持粤剧发展
支持香港粤剧发展是政府的政策。民政事务局在二零零四年成立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关注粤剧界对表演场地的需求。本署为粤剧团体推行的一系列特别订租安排包括在高山剧场实施粤剧演出特别预订安排措施,以及在特定档期,让粤剧团体优先租用主要的表演场地及新界区的演艺场地。
为回应粤剧界对表演、培训及排练场地不足的关注,本署现正计划把油麻地戏院及红砖屋改建为戏曲活动中心,以及在高山剧场加建新翼大楼。
场地伙伴计划
本署将于辖下的演艺场地推行「场地伙伴计划」,为表演艺术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反映了本署对表演艺术长远的承担。「场地伙伴计划」是表演艺术委员会在二零零六年发表的《建议报告(I)》内所建议的一项措施,旨在让场地与演艺团体建立伙伴关系,以实现计划的主要目标:建立个别场地的艺术形象和特色、扩大观众层面、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参与艺术发展,以期使表演艺术界得以健康地发展。场地伙伴计划委员会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成立,负责就推行伙伴计划向本署提供意见。 这项为期三年的计划为各场地伙伴提供场地支援,场地伙伴可优先订租表演场地,并会因应需要获提供节目费,用以支付节目的部分开支。预计部分场地伙伴将于二零零八年秋季开始举办活动,而整项计划将于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在本署辖下十个场地全面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