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组

文物修复组主要为公营博物馆的馆藏提供修护服务,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世代相传。修复组在年内共为563项文物进行修复,当中包括书画、历史文献、印刷品及照片、织品、金属品、陶瓷器、有机文物和出土文物。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正在修补一幅清代祝寿贺帐上松脱的金线。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正为屏山愈乔二公祠进行修复处理,把溶剂涂在壁画上。
继二零零六年把重达511公吨的历史文物葛量洪号灭火轮吊运至鲗鱼涌公园妥善装置后,修复组在二零零七年八月完成了灭火轮保存计划最后阶段的工作,并把数以百计经修复处理的文物和配件装回灭火轮上,配合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在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隆重揭幕。为方便市民登上灭火轮参观,并确保参观者的安全,修复组在灭火轮上进行了多项改善和改装工程。该组又得到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协助,使用最新的三维雷射扫描技术,记录灭火轮所有结构组件和特色装置的现存状况,以便继续监察灭火轮于户外展出的变化,并于日后为船上不便开放的地方制作虚拟旅程。
 
为配合各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以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修复组积极参与相关的筹备及支援工作,并装置展品。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与大英博物馆人员正为「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藏珍展」检验一具少女像展品的状况。
在文物保存的教育和推广工作方面,修复组在年内举办了40个文物修复工作坊、修复室幕后游和专题讲座,吸引共980人次参加。为了推动更多市民支持香港的文物保存工作,修复组招募及培训了一队文物修复义工。年内义工为多项修复计划提供合共340小时的服务。

为推广本地的文物修复工作,并加强与海外同行的专业联系,文物修复组于二零零七年十月,派员出席由澳洲文物修复学会在布里斯班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三份学术论文海报,题目分别为《当代艺术品的保存探究》、《金色?还是黑色?-「迎亲吉课」的秘密》和《虫害的威胁-在博物馆展出食物素材的艺术装置》。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