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和市容

动植物公园

香港动植物公园是俯瞰港岛中区的「市肺」,占地5.6公顷。公园既是香港市区内休憩的好去处,也为公园内饲养的16种濒危哺乳类动物、雀鸟和爬虫,提供理想的保育中心。动植物公园是亚洲区内饲养鸟类品种最多的公园之一。园中有雀鸟约400只,分属140个不同品种,其中超过15种已在园内繁殖幼雏。另外,园内饲养的哺乳类动物有21种之多,共70只,以灵长类为主。
图片
香港动植物公园是中区的「市肺」。
公园内的树木、灌木、攀缘和赏叶植物,品种超过900个。药用植物园和温室先后于一九八七年和一九九三年建成,两处种有大约500种药草、兰花、蕨类植物、凤梨科植物、食虫植物及室内植物,吸引不少对这些植物有兴趣的游人前往参观。

动植物公园持续推行计划,改善园内的动物笼舍及其他设施。

另外,香港公园、九龙公园、屯门公园和元朗公园也饲养了多类动物。

动物园和园艺教育

本署举办各类动物园和园艺教育计划,以引起市民对自然保育和绿化环境的兴趣。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逾二万人参加了426项动物园活动,以及约有21 500人参加了432项园艺计划。本署为学校举办的教育计划亦继续深受欢迎,吸引了18 000名小学生及2 800名幼稚园学童参加。

本署在大埔海滨公园举办的动物园教育展览,参观人次超过7 300;在九龙公园举办的园艺教育展览,也吸引了逾7 000人次参观。两项展览的展品其后再在香港公园、香港动植物公园、荔枝角公园、元朗公园、屯门公园、北区公园和大埔海滨公园巡回展出。本署又为童军及女童军举办了21个自然保育课程,协助他们考取兴趣章。这些活动所得的反应令人鼓舞,显示活动广受欢迎。
图片
市民在九龙公园的园艺教育展览中兴致勃勃地利用再造物品制作装饰。
「绿化校园资助计划」是本署推行的学校绿化活动之一,以现金津贴形式,资助超过770间学校和幼稚园在校园内栽种植物和举办绿化教育活动,并安排兼职导师提供园艺技术指导。本署又举办「一人一花」计划,约35万名学生获派发幼苗以供在家中或校内培植,藉此增加学生对栽种植物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培养对种植的兴趣。

种植和保护树木

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本署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植树计划,共种植了大约一万棵树木。植树工作主要在雨季(三月至十月)进行,以确保树木能顺利培植和生长。

这些树木有89%种植于新界,其余则遍植于市区各处;当中有7 000棵种植于路旁,3 000棵则栽种于公园和花园内。

种植树木一向是为了提供遮荫、设置屏障、保护泥土及保育用途,为创造绿化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近年进行的植树计划亦着重于美化环境。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本署在全港各区种植了大约7 000棵开花树木,包括宫粉羊蹄甲、凤凰木、刺桐、蓝花楹、洋紫薇及火焰木,藉以增添四时色彩,令四周环境更优美宜人。

为确保树木能茁壮成长,本署进行定期的护理工作,包括浇水、修枝、施肥、除草和防治虫害。

园艺和美化环境工作

本署负责改善市容和美化环境,因此会收集有关园艺和林木学方面的最新资料,再根据这些资料修订有关政策及指引。本署又定期检讨这方面的工作,确保市容设施的管理及保养达到高水平。
图片
以花卉镶嵌而成的奥运五环标志,竖立在海底隧道港岛区入口。
为配合绿化香港的工作,本署密切监察各区推行植树计划的情况。工作重点在于保存现有树木、培植新树苗,并在发展地区栽种树木。年内,本署成功保存了逾4 400棵树木。

本署也负责审核所有新公共工程项目的园景美化设施,以确保尽量广植林木,以及提供高质素的园景设计。年内,本署为现有文康场地、行人天桥、空置政府土地和路旁市容设施共43公顷地方进行了景观改善工程。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