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
本署負責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館,即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和孫中山紀念館。這些博物館負責收藏、修復、研究、展出及詮釋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欣賞及作研究、教育之用。
|
|||
本署亦負責管理香港電影資料館、藝術推廣辦事處、香港文物探知館、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以及七所規模較小的博物館,即茶具文物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羅屋民俗館、上窰民俗文物館、三棟屋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和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
|||
博物館服務的未來發展
當局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提供公共博物館服務的事宜,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委員會在二零零七年五月向政府提交了建議報告,當中載列公共博物館設施和服務的長遠發展計劃。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涵蓋下列範疇:(a)公共博物館服務發展策略;(b)提升服務表現及入場率;(c)民間參與和伙伴關係;(d)公共博物館經費;(e)公共博物館的管治模式;以及(f)公共博物館員工的發展。政府已就這些建議進行研究,並決定繼續由本署負責管理本港14所公共博物館。政府已承諾進一步改善博物館的服務。
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的使命是通過策劃具國際視野的展覽,把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介紹到香港,為香港營造一個多元文化藝術環境。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藝術館舉辦多項大型展覽,與國際時裝品牌路易威登的藝術基金會合辦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覽為藝術館建立嶄新形象,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觀眾。「繁華都市遼寧省博物館藏畫展」展出中國歷代的代表畫作,當中部分更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珍藏。享譽國際的畫壇大師吳冠中生前把畫作慷慨捐贈予藝術館,藝術館特別舉辦「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向大師致意。吳氏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展覽回顧了大師的藝術發展歷程,並反映其晚期作品的藝術風貌。
|
|||
|
|||
由客席策展人策劃的「香港藝術:開放‧對話」展覽系列(四),探索本港在策展工作方面的新方向,並展示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年內,藝術館舉辦的其他專題展覽還包括「洋人旅粵指南廣州自助遊全攻略」、「珠翠瑩輝香港藝術館藏中國佩飾」、「新文人畫」,以及「藝泉凝碧向夏碧泉先生致敬」。
「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2009」比賽反應熱烈,共收到逾2 200件不同媒體的參賽作品,經甄選後有14件藝術品獲得獎項。藝術館還舉辦林林總總的教育活動,當中部分活動與藝術團體和文化機構合辦。這些活動包括為配合新高中課程而舉辦的「新青年連線」系列活動、「藝術特工隊」探索之旅、「學校文化日計劃」,以及多項在藝術館內舉行的教育活動。香港藝術館全年的參觀人次達338 067。
為促進文化交流,藝術館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合辦「丁衍庸藝術回顧展」,作為粵港澳文化合作的一個項目。
茶具文物館
位於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是香港藝術館的分館,專門研究和推廣茶藝文化。
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茶具文物館舉辦了「紫砂藝粹:茶具文物館羅桂祥珍藏」專題展覽,展出逾110件明代(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至二十世紀末的宜興陶器珍品。年內,茶具文物館的參觀人次超過163 460。
為鼓勵陶瓷茶具藝術的創作,茶具文物館於二零零九年舉行「陶瓷茶具創作2010」比賽,反應十分熱烈,參賽作品數目和參加人數均為歷屆之冠。
此外,為促進文化交流,茶具文物館籌劃「茗趣源流:生活的藝術」專題展覽,在比利時皇家馬利蒙博物館展出文物館的珍藏,作為「歐羅巴利亞國際藝術節‧中國」的活動之一。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致力蒐集、保存和展出與本港及華南地區歷史息息相關的文物。博物館一向以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強社會的凝聚力,以及培養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為使命。
除了常設展覽「香港故事」外,香港歷史博物館還與本港、內地,以及世界各地城市的文博機構合辦各類專題展覽。年內,博物館舉辦了三項大型展覽,分別是「摩登都會:滬港社會風貌」、「百年中國」,以及「雍雅華章:漢代貴族生活」。前兩項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而舉辦。博物館又與各政府部門和本地機構合辦多個以香港為主題的展覽,當中包括「普天同慶:傳統節慶與香港社會」展覽、「探求不息:麥兆良神父粵東考古藏品展」,以及「永遠懷念 播音皇帝鍾偉明收藏展」。
|
|||
為提高市民對本地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興趣,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舉辦了形形色色的教育和推廣活動。其中一項重點活動是在二零零九年六月與香港中文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合辦「新中國建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是次研討會精英雲集,逾40位世界知名的歷史學家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八年)的歷史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的參觀人次達627 138。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轄下的分館,由筲箕灣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除了常設展覽「海防風雲六百年」外,博物館還在年內舉辦了兩個專題展覽,分別是「威武文明之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和「突破重圍:從香港到惠州」。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博物館的參觀者共有125 940人次。
|
|||
孫中山紀念館的館址為歷史建築甘棠第。年內,除了兩個以孫中山生平事蹟為題的常設展覽外,紀念館還舉辦了兩個專題展覽,分別是「清菊雅石宋慶齡文物珍品展」和「時代符號中山陵1929.6.1」,參觀者共有109 453人次。
|
|||
香港歷史博物館轄下還有三所規模較小的分館,分別是位於鰂魚涌公園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深水埗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以及柴灣的羅屋民俗館。年內,這三所分館的參觀者分別有102 926、33 290和14 638人次。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的使命,是通過具國際水準的服務和設施,提高公眾對科技的興趣。科學館亦致力增添藏品,令其科技文物館藏更豐富,以供市民大眾欣賞及作研究、教育之用。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科學館舉辦了「神州生態中國野生動植物標本展」,讓參觀者加深認識中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保護自然棲息地的重要性。在暑假期間,科學館又舉辦了「糖果嘉年華」展覽,揭示糖果世界背後令人嘖嘖稱奇的生物、化學、生理和心理現象。
|
|||
|
|||
此外,為配合中國「遠望六號」國家航天測量船訪港,科學館於二零零九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三日期間,與中國衞星海上測控部合作舉辦多項公眾活動,當中包括參觀船上設施的導賞團,以及介紹測量船任務和技術的展覽,船上的專家和船員並於科學館舉行公開講座,這些活動的參加者共有13 600人次。年內,科學館舉辦的其他專題展覽包括「時間之旅」、「從極地看氣候異變」,以及展出一輛具有91年歷史、名為Beastie的老爺車。
科學館舉辦的「中學校際科學常識問答比賽2009」,共有78間學校參加。年內,科訊廊亦舉辦了三個專題展覽,即「人體運動的科學」、「利用微生物技術自廢水製氫」和「轉基因魚快速檢測雌激素類污染」。這些展覽由科學館與本港的大學聯合製作,旨在展示本港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突破。
科學館聯同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與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和香港地質學會合辦「香港地質360」,在二零零九年五月至十月底舉行一系列有關本港地質的講座、實地參觀活動和專題展覽,以促進市民對本港地質環境的了解,以及對保護地質遺產的認識。
科學館又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及香港中華科學與社會協進會合辦「2009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邀請內地和本港的傑出科學家就公眾衞生、探月工程、航空技術、新型全球定位系統和數學的功用等課題,於十一月舉行五個公開講座。
高錕教授開創光纖通訊的先河,榮獲二零零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為慶賀高錕教授獲獎,科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八日至二零一零年三月十日期間,合辦一項名為「向光纖之父高錕教授致敬」的展覽,詳細介紹高教授四十多年來的學術研究生涯及輝煌成就。科學館並同時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舉辦郵票小型張設計比賽,分公開組、中學組和小學組三個組別,共收到389份參賽作品。
|
|||
「活的科學2009」活動系列由裘槎基金會贊助,科學館與英國文化協會及教育局合辦,以「美妙的科學」為主題,舉辦科學傳意比賽、工作坊、校園巡迴表演、科學話劇表演、科學互動講座和科學示範等多項教育和推廣活動。
年內,香港科學館的參觀者共有1 003 227人次。
香港太空館
香港太空館在一九八零年正式開幕,是致力在本港推廣天文和太空科學知識的重要機構。館內的主要設施包括何鴻燊天象廳、太空科學展覽廳和天文展覽廳。兩個展覽廳合共有59項展品,當中大部分是互動展品。何鴻燊天象廳則設有直徑達23米的半球形銀幕,可為觀眾帶來視覺效果震撼的全天域電影,以及放映具教育性的天象節目。
|
|||
太空館已獲得撥款,為兩個展覽廳進行翻新工程,並會設計和裝置新展品,以便營造一個模擬環境,讓參觀者體會穿梭時空的經驗。太空館的網站(http://hk.space.museum)載有大量關於天文和太空科學的資料和教材,深受大眾歡迎。
天象廳於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至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關閉,以便安裝先進的星象投影系統。在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期間,太空館推出了三個天象節目、四部全天域電影和兩套學校節目,共吸引282 421名觀眾。此外,太空館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辦「少年太空人體驗營」,該項活動由香港中華總商會贊助,於二零零九年八月八日至十四日舉行。30名獲選參加體驗營的本地中學生前赴中國北京和西昌兩地,學習基本的太空科學知識和體驗太空人艱苦的訓練。
|
|||
為慶祝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四十周年,香港太空館於二零零九年六月與歐米茄合辦了一個名為「登月時刻」的專題展覽,展出各類儀器、飛行計劃、相機、腕錶及其他展品,當中大部分首次在香港展出。此外,為響應「2009國際天文年」和引起市民大眾對天文學的興趣,太空館舉辦了「世界之星空」展覽,參觀者可從展出的相片,看到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在星空下令人讚歎的美麗景色。
位於西貢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的天文公園,是本港首個具備觀星設施的主題公園,於二零一零年一月開放給市民參觀。天文公園由太空館設計和管理,園內設有專為觀星而設的座椅、免費使用的雙筒望遠鏡和望遠鏡柱墩,以便一般市民可以用肉眼觀星,態度認真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則可進行天文觀測。天文公園內亦放置了各式各樣的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複製品,當中包括一個與實物一樣大小的渾儀模型,展現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成就。
|
|||
|
|||
年內,太空館舉辦了15個短期專題展覽,連同太空科學展覽廳、天文展覽廳和天象廳,總計參觀者達657 621人次。此外,亦舉行了188項推廣活動,共有21 164名市民參加。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全年舉辦多元化的展覽和教育活動。
為配合「法國五月2009」和年內的節目主題「大師的風采」,博物館舉辦了「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專題展覽,展品主要來自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著名的法、英兩國服裝珍藏和攝影作品,重點介紹戰後十年的高級時裝,這個時期被時裝大師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譽為服裝的「黃金歲月」;「大師的風采」專題節目還包括「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展覽,展現兩位戲壇前輩在粵劇藝術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以及「筆寫蟬嫣情館藏趙少昂中國書畫作品選」展覽,從館藏中精選這位嶺南畫派大師的代表作品展出。已故藝人沈殿霞的家人把其演藝物品慷慨捐贈予博物館,令「我們的開心果沈殿霞」展覽得以順利舉行,展覽回顧沈殿霞自一九六零年代出道以來塑造的八個形象,同時探討這些形象在香港社會發展過程中隱含的歷史文化意義。
|
|||
|
|||
年內,博物館為配合各項專題展覽的舉行,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導賞活動、專題講座、互動工作坊、示範講座、外展活動、粵劇表演節目,以及其他教育和推廣活動。文化博物館亦是「2009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的主辦單位,博物館日的重點節目是「動感博物館」車隊巡遊,車隊穿梭於全港鬧市和遊客景點,向市民和遊客介紹香港博物館提供的多元化服務。
|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二零零六年四月正式生效後,本署於二零零九年八月底委託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以期制訂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為推廣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特區政府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四個項目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九月,粵劇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本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年內,博物館舉辦了多項公眾活動,以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包括於十二月舉行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讓各地人員有機會就中國內地、香港及東亞地區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經驗。
|
|||
|
|||
年內,博物館的參觀者共有478 578人次。博物館轄下還有三所分館,分別是三棟屋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上窰民俗文物館。年內,這三所分館的參觀者分別有112 265、214 293和54 458人次。
藝術推廣辦事處
為提高市民欣賞雕塑藝術的興趣、推廣視覺藝術教育及促進文化藝術交流,藝術推廣辦事處與香港雕塑學會合作,於二零零九年在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辦「城市綠洲‧海市蜃樓:2009香港國際雕塑創作營」,創作營包括多項精彩節目,參觀者逾八萬人次。「藝遊鄰里計劃IV」是該辦事處所舉辦的主要社區藝術計劃。在該計劃下,辦事處於二零零九年分別為兩個藝團和兩位藝術家舉辦了四項個展,在多個地區作巡迴展覽。辦事處又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視藝掇英專題展覽」,經公開徵集展覽計劃書後,分別於二零零九年一月至二月和八月至九月舉行兩個以中國畫和西方藝術為題的專題展覽,展出本地藝術家的最新作品。為支持殘疾人士獲得平等機會參與文化活動,以及向廣大市民推廣藝術,辦事處與香港耀能協會、救世軍及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合作,為復康人士籌辦一連串手織布藝工作坊和展覽。此外,藝術推廣辦事處通過與不同藝術機構的合作伙伴計劃,積極推動陶瓷和版畫藝術。在過去一年,辦事處分別與香港陶藝學會合辦「燒窯遊傳奇」及與香港版畫工作室合辦「少年印象」兩項展覽。這些展覽提供了更多機會,讓美術教師和學者交流有關陶瓷和版畫藝術教育的心得。
|
|||
|
|||
|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設有九個藝術工作室、一個演講廳、一個展覽廳和一個多用途活動室。中心的工作重點是提供視覺藝術的培訓,推廣視覺藝術,並出租設施予藝術工作者。「藝術專修課程」的結業展於二零一零年一月在中心舉行。為推動香港藝術的發展,中心年內還舉辦了一系列新媒體藝術工作坊和放映會。
去年,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與香港版畫家協會合辦了「版畫家駐場計劃2009」。六位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澳門和本港的版畫家,在中心的版畫室進行連串公開活動,藉此推廣版畫藝術,讓藝術家互相交流意見及與公眾人士分享創作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