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Home>   音乐活动  >   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   音乐展览 – 冲绳篇

音乐展览 – 冲绳篇

Untitled Document

文/影/图:凌家俊 (香港中文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候选人)

 

Image

以下图文介绍内有更多精彩示范/演出片段,不容错过!

 

导言

Arrow

由冲绳本岛及周边小岛所组成的「冲绳诸岛」,通称「冲绳」,是琉球列岛中面积最大的群岛。冲绳除了是著名旅游胜地外,也是一个充满民族色彩的地方。
 

早于十二世纪,被称为「按司」的首领在冲绳构筑了城郭,展开了霸权竞争。自十四世纪起,整个地区由三大势力分割统治而进入了「三山时代」,统治者透过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提供进贡,增强经济实力。 1429年,尚巴志统一琉球,「琉球国」随即建立。 1872年,琉球国纳入日本领土,「琉球藩」成立,并于1879年改名为「冲绳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地有大量死伤者,战后更被美军统治,至1972年才回归日本。
 

长时间的历史进程,孕育了冲绳独特的历史文化。在许多日本人的心目中,冲绳文化确是呈现引人入胜的异国风情。冲绳传统艺术在历史与传统文化遗产的薰陶下,发展出不同的种类,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它们大部分起源于琉球国时期,深受中国和日本文化影响,经历了多翻历史洗礼后传承至今。
 

冲绳音乐:历史与发展

Arrow
宫廷音乐:琉球古典音乐

琉球国时期,于宫廷中弹奏的乐曲一般称为「宫廷音乐」或现今的琉球「古典音乐」,主要由弹拨乐器「三线」弹奏。宫廷音乐亦常用作不同种类舞蹈的配乐,是琉球国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之一。除三线外,琉球筝、笛、胡弓和太鼓等其他乐器也能演奏出庄严而优雅的音色。早期的宫廷音乐一般不包含歌唱元素,旋律由笛和三线演奏,效果近似西方的「复音音乐」。自中国元朝,特别在明朝及清朝 (即日本江户时代),因进贡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促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宫廷音乐受中国戏曲影响而渐渐出现歌唱部分和歌词。
 


[影片1]

琉球古典音乐《かぎやで风节》及《辺野喜节》
影片连奏两首庄严乐曲。第一首描绘花蕾在晨间得到露水滋润,令人感到清新喜悦;第二首勾画出美丽绽放的伊集花。两首乐曲都常在喜庆场合演奏。乐曲名称,跟许多日本民歌小调的一样,都以「节」为结尾,意即音调、旋律。
 


 
琉球之声:冲绳民谣

随着琉球国的结束,宫廷音乐转向民间流传,冲绳民谣自此衍生发展,产生了许多感情丰富、故事性强的乐曲。冲绳民谣可谓深受民众喜爱的「琉球之声」及「大众民谣」,歌词常常反映当地人的生活、故事及他们「灵魂」的声音,在不同岛屿及地区之间流传着各有特色的歌曲,透过民众吟唱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冲绳民谣主要以冲绳语唱出。三线 – 有三条弦线的弹拨乐器,是演奏民谣的主要乐器。
 


[影片2]

冲绳民谣《芭蕉布》
冲绳民谣一般较为短小、轻松,与琉球古典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芭蕉布》歌词提及到许多冲绳的怡人景物,如青海、蓝天、绿叶、首里古城、曡石,以及芭蕉布,以表达对冲绳的情怀。 「芭蕉布」是冲绳甚有代表性的织物,从芭蕉叶茎部抽取纤维编织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歌曲中「冲绳」一词是以冲绳语而非日语唱出。
 


 
歌唱语言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饱受了「冲绳战」一役,不少当地民谣作曲家透过音乐和歌词影射二战时所发生的事、表达对美军占据的不满,以及就国民身分对日本政府提出申诉。大众民谣逐渐产生出「新民谣」种类,以日本标准语填词,为冲绳民谣揭开新篇章。
 


 
近代

在全球化影响下,冲绳民谣加入日本本土及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如电子音乐、和声、和弦等。纵然如此,为展现冲绳当地特色,无论是流行音乐、新编乐曲,以及其他带有现代色彩的冲绳民谣,普遍仍会使用三线作为非人声的主旋律。
 

冲绳民谣歌手以三线与其他乐器演奏家在「2014日本音乐节」合作演出
[图片2]

冲绳民谣歌手以三线与其他乐器演奏家在「2014日本音乐节」合作演出
 

冲绳民谣的特色

Arrow

冲绳民谣最大特色是采用琉球音阶,此五声音阶通常由do、mi、fa、sol、ti组成。民谣主要流传于冲绳县辖下的冲绳诸岛、宫古列岛、八重山列岛,甚至鹿儿岛县辖下的奄美群岛。这些民谣常以抒情短诗形式写成,配上不同长短音节所组成的歌词。歌词夹杂当地方言,流露出独特意境与氛围。冲绳民谣至今仍在演变中,新创作不时出现。
 

《かぎやで风节》配上不同长短音节所组成的歌词。首三句各有8个音节,第四句只有6个。
[图片3]

《かぎやで风节》配上不同长短音节所组成的歌词。首三句各有8个音节,第四句只有6个。
 

主要乐器:三线

Arrow

三线是冲绳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源自于十四世纪末传入琉球列岛的中国传统乐器 – 三弦。三线最初被定位为宫廷乐器,后来受到老百姓欢迎,于各式祭典和民间艺能表演中广泛使用。日本永禄年间 (1558-1570),三线由冲绳传到大阪,继而在日本本土得到普及,并发展成日本特有的乐器 – 三味线。
 

顾名思义,三线有三条弦线,由高音至低音分别称为女弦、中弦及男弦。三线的琴杆窄而长,表面的指板没有音品,琴杆底部连接蒙有蛇皮的木制共鸣箱。演奏者用左手按弦,并用右手拿着特制的爪来弹拨弦线。一般来说,三条弦线的音如下:

  • 女弦:工 (do’)、五 (re’)、六 (mi’)、七 (fa’)、八 (sol’)、九 (la’)
  • 中弦:四 (fa)、上 (sol)、中 (la)、尺 (ti)
  • 男弦:合 (do)、乙 (re)、老 (mi)、下老 (fa)
 
三线左手指法简易图解
[图片4]

三线左手指法简易图解
 

三线用「工工四」记谱,与大部分传统中国乐器使用的工尺谱相似。谱中有不同方格,格中的文字代表相应音符,圆圈则表示停顿。除非有特殊指示,每个音的节奏相若,且特定的音有特定的指法。在冲绳音乐中,节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弹奏方法和音色。所谓弹奏方法是指工工四谱上显示按弦位置的文字。由于每首歌曲会有不同的调性,所以演奏者往往要将三条弦线调整至适合的音高来演奏。
 

《てぃんさぐぬ花》(凤仙花)「工工四」谱连歌词
[图片5]

《てぃんさぐぬ花》(凤仙花)「工工四」谱连歌词
 


[影片3]

《てぃんさぐぬ花》(凤仙花)
往时,冲绳儿童会用凤仙花汁液染指甲,以作驱邪之用。凤仙花汁液染红指甲后不易脱落,此传统民谣借此比喻为人子女应时刻紧记父母的教诲。
 

其他常用乐器

Arrow
三板

三板,由三块木板组成,以一根幼绳连接起来,演奏时像响板一样夹在手指间,发出活泼咔哒声以营造节奏。三板虽然结构简单,但在许多冲绳民谣中是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
 


[影片4]

三板 – 示范演奏
三板虽然构造简单,但演奏手法千变万化,为音乐生色不少。
 


 
四竹

四竹 (日语「四つ竹」),亦是营造节奏的乐器。演奏者两手只需各握断成两半的竹子,然后开合地捶打即可,演奏方法比三板简单。四竹与三板的另一不同之处是,前者主要用于琉球舞蹈音乐中,后者则常见于民谣中。
 


[影片5]

四竹 – 示范演奏
女性舞者表演优雅舞蹈的同时,手执四竹,奏出清脆声响。整个表演十分讲求内在美。
 


 

笛,又称琉笛,竹制,有一吹孔及数个指孔。笛在冲绳本岛的民谣中并不常见,但在琉球古典音乐,乃至八重山和宫古等列岛的民谣,却经常见到笛和三线的合奏。笛的音色十分独特,既清脆又悦耳,是冲绳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琉球筝

琉球筝是中国筝传入琉球国后的本土化乐器,及后再传入日本本土,情况与三线类似。演奏琉球筝的乐师在琉球朝廷中甚有地位。冲绳县成立后,当地百姓开始接触此乐器。经过琉球文化的洗涤,琉球筝 (又称冲绳筝) 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日本本土筝已发展出不同弦线数量的形制,但琉球筝仍以十三弦为主。
 

琉球筝传统上不以独奏形式出现,通常在新年等特别节日与三线及笛等乐器一起演奏。三线和笛奏出琉球古典音乐的旋律时,琉球筝通常担当衬托的角色。
 


 
胡弓

虽然胡弓的起源尚未得到确定,但学者一般认为它和其他琉球乐器一样也源自中国。但与三线不同,胡弓先由中国传入日本本土,再传到琉球列岛加以发展。此乐器的文献最早见于日本江户时代初期 (即十七世纪),为当时的盲人音乐家所演奏,并传承至今。胡弓一般有三至四条弦线。它与小提琴一样,以琴弓摩擦弦线而发声,但演奏者拉奏的同时需要不断转动琴身。
 


 
岛太鼓

除三线外,鼓在冲绳音乐中也非常重要。体积不同的鼓能奏出鲜明节奏,带动全场气氛,尤其在舞蹈、祭礼和节日中。由于各岛屿均有其独特的鼓,它们形状及大小不一,统称为「岛太鼓」。以下为最常见的三种岛太鼓:

  • 大型:平胴太鼓/大太鼓
  • 中型:缔太鼓
  • 小型:搏浪鼓 (日语「パーランクー」)

平胴太鼓/大太鼓及缔太鼓属双面鼓,搏浪鼓则是单面鼓。
 


 

[影片6]

笛、琉球筝、胡弓、岛太鼓 – 示范演奏
影片示范琉球古典音乐常用的四类乐器:笛、琉球筝、胡弓及岛太鼓。
 

冲绳音乐与其他艺术

Arrow

乐也经常出现在冲绳其他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中,以下为大家简介。
 

1. 琉球舞蹈
琉球舞蹈 (日语「琉球舞踊」),由琉球国的宫廷艺能发展出来,是冲绳代代相传的传统舞蹈,现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家无形文化财产。明治时代之后,琉球舞蹈开始流传至民间。琉球舞蹈大致可分为:

  • 古典舞蹈:继承琉球国传统;
  • 杂舞:描写百姓生活和人物心情;
  • 创作舞蹈:由近代舞者创作;
  • 民族舞蹈:在冲绳各地流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琉球舞蹈配有歌曲和乐器伴奏,而表演者的唱腔和舞步是整个表演的精粹。演员皆是男性,而他们在饰演不同角色时,会以不同的声线演唱,例如:

  • 少年角色:较轻和幼嫩的声线;
  • 反串饰演女性:提高声线,有时亦会以较柔和的方式于乐句尾段提高其唱音,以达至女声效果;
  • 男性角色:雄壮的歌声。
 

[影片7]

琉球舞蹈
欣赏琉球舞蹈时,经常会听到歌曲和乐器伴奏。表演者的唱腔和舞步是整个表演的精粹。
 


 

2. 组舞
组舞 (日语「組踊」),是在冲绳传统音乐和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歌舞剧,同时带有日本本土 (如能乐、歌舞伎) 及中国的文化元素。组舞起源可追溯至十八世纪,当时琉球国为了在宴会上款待中国使者 (册封使) 而编排创作。组舞以琉球历史和古老传说为题材,歌词具有源自传统诗歌与琉球地区的独特节奏,并使用冲绳古语演唱。所有角色都由男演员扮演,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令人联想到古代冲绳传统仪式中的女巫。组舞于201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组舞的音乐特点包括:

  • 三线乃主要伴奏乐器,歌唱者不时会跟三线及笛以对答形式演出;
  • 歌唱者吟唱的旋律与三线的基本相同;
  • 乐器演奏者称为「地谣」,他们通常演奏的乐器包括:三线 (2-3位)、太鼓 (1-2位),以及琉球筝、笛、胡弓 (各1位);
  • 「地谣」演奏者通常坐在舞台后右方的位置,演奏时必须坐在台侧或坐在地上;
  • 除了负责透过音乐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场景外,他们还负责过场曲;
  • 歌曲和三线表演时,往往没有前奏。 
 

[影片8]

二童敌讨 (别名《护佐丸敌讨》)
此组舞由玉城朝薰根据十五世纪「护佐丸・阿麻和利之乱」的史实改编。故事描述护佐丸两个儿子假扮成舞者接近阿麻和利,最终成功为父亲报仇。
 


 

3. 冲绳戏剧
冲绳戏剧 (日语「沖縄芝居」),起源于明治时代中期,并可分为两类:

  • 歌剧:以歌唱形式描述庶民生活和凄美爱情故事;
  • 方言话剧:多以史实、故事或传说为题材,用生活化的冲绳语作为对白。

有别于琉球舞蹈及组舞,冲绳戏剧较轻松,而且没有特定的伴奏乐器组合。
 


[影片9]

方言话剧《渡地物语》
故事讲述青年男子蒲太完成在首里的差役后,在回家途中邂逅了青楼女子小鹤,两人坠入爱河。
 


 

4. 节庆舞蹈
冲绳有民俗艺术宝库之称,全年都有众多不同活动和节庆,而音乐是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以下为两种具代表性的冲绳节庆舞蹈。
 

i) 哎萨太鼓舞
冲绳人在盂兰盆节最后一天「送灵日」会跳起「哎萨」(冲绳语「エイサー」) 这种传统舞蹈,以祭奠祖先。
 


[影片10]

哎萨太鼓舞
舞者一边敲打太鼓,一边配合三线的弹奏而起舞。鼓乐为观众击出磅礴气势,既有动感,亦有力量。是次街头表演更加入「指笛」,令气氛更热烈。
 

ii) 狮子舞
据说舞狮可以辟邪招财。冲绳人主要为渔夫和农民,他们希望每年都有丰收,所以各个村庄都衍生出自己的一套狮子舞,于新年时祈福挡灾之用。
 


[影片11]

狮子舞
石狮子 (冲绳语「シーサー」) 是冲绳的守护神,狮子舞一般都有音乐伴奏,以带动狮子的神情和舞步。于坊间及户外演出的狮子舞通常会使用鼓类乐器伴奏。
 

结语

Arrow

冲绳音乐不仅有异国风情的气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加入各式各样的元素。在不同朝代及体制的管治下,冲绳的音乐发展因而变得更丰富,更有色彩。从传统的宫廷音乐到冲绳民谣、组舞到不同的民俗艺术,所有类别都互相紧扣呼应,为冲绳塑造独特的魅力。
 

图片及影片补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