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追夢四分一世紀

檢視旁白

 

屹立尖沙咀海旁的地標香港文化中心,今年已踏入25周年。文化中心開幕時,時任港督衞奕信說這個九龍半島的新地標,將開創藝術新時代,市民可隨時隨地欣賞中西方藝術精萃。這些年來,文化中心一直是本港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未來仍會繼續孕育年輕藝術家,讓他們振翅高飛。
 
回憶總是美好的,即使過程包含無盡艱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經理楊芷蘭,今天仍慶幸在25年前有機會參與籌備文化中心的興建,因為並非每一份工作,都能接觸到如此富挑戰的項目。
 
文化中化在1989年11月8日開幕。楊芷蘭憶述,在開幕前三個月,主建築外圍仍是一片泥地,很多工程仍處於趕工階段。當年她負責監督其中一項重點工程,就是在音樂廳裝設一台全東南亞最大型的機械管風琴。管風琴有8,000支聲管,在完全安靜的環境下方可安裝和調音,偏偏多項工程在趕工,四周總是傳來鑽挖的噪音,兩名特地由外地前來安裝管風琴的工匠天天向她抱怨,但她最擔心的其實是管風琴的聲管數目眾多,或會在混亂中遺失一、兩支。
 
戴妃揭幕
邀請開幕典禮的表演嘉賓是另一項傷透腦筋的任務。楊芷蘭指當年國際級歌唱家Jessye Norman答應來港演出,前提是後台要有一張巨型沙發。這個要求不難辦到,問題是沙發太大,進不了門,於是他們索性拆掉門框,以滿足對方的要求。
 
正式開幕當天,工作人員需穿著體面,迎接蒞臨主持揭幕儀式的英國皇儲查理斯和儲妃戴安娜。楊芷蘭在這個歷史時刻,獲分配了一項重要任務,「皇儲和儲妃會為紀念牌匾揭幕,我負責將拉開布幕的繩子遞給皇儲,皇儲再遞給皇妃,隨後再把開幕特刊送給他們。」
 
藝術搖籃
文化中心經歷四分一世紀,孕育了不少年輕藝術家。2006年,14歲的張緯晴首次在文化中心演出,與香港管弦樂團合奏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正式與這個表演舞台結緣。
 
張緯晴特別喜歡音樂廳的舞台,「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台很闊、很深,如果可以跟管弦樂團在此演奏,音響效果會很好,彈起琴來很愜意,它的觀眾席以360度圍繞舞台,令演出的人,感覺非常親切。」
 
本月7日,張緯晴再度與香港管弦樂團在這個舞台上合奏,為文化中心25周年誌慶音樂會演出。她形容這裏的每次演出,見證了她在音樂上的成長。她在美國求學時,同學問香港有甚麼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她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文化中心。
 
與眾同樂
文化中心對年輕藝術家來說,是追尋和實現夢想的地方。楊芷蘭對文化中心的建築設計,別有一番體會,「文化中心的外型,像道橋,藝術家有想法,但需要一道橋引領他到觀眾和市民那兒。它也是一對翅膀,如果你有想法、幻想、抱負,或有些事情想做,這裏可以給你機會,讓你飛出去。」
 
此外,文化中心內有婚姻註冊處,處處可見新人笑臉,廣場亦經常舉行音樂會和體育節,洋溢歡樂氣氛;2009年東亞運動會開幕典禮也選在這裏舉行。楊芷蘭希望文化中心不只吸引欣賞藝術的人前來,而是雅俗共賞的園地,「這兒應該是人人可以來的地方。」
 
為慶祝文化中心25周年,大堂和露天廣場在11月8日有多項免費表演節目,廣場四周還會擺放25部鋼琴,讓公眾一顯身手。

 

內容 (2.11.2014) 經香港政府新聞網同意轉載

回到二十五周年誌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