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展覽 – 森巴嘉年華
著:黃愛恩博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民族音樂學博士)
在巴西的文化領域裡,因着三百多年被葡萄牙殖民地主義的洗禮,編織了富有獨特個性的音樂風格,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森巴」(samba) 更是其中一塊不可或缺的砌圖,以歌舞形式呈現文化藝術。
回顧歷史,十六至十八世紀期間,葡萄牙人引入大量非洲黑奴 (估計多達四百萬至五百萬人) 到拉丁美洲 (包括巴西) 工作,黑奴把他們的非洲音樂、舞蹈與當地文化融合交流,因而衍生了既有非洲、又有巴西和歐洲特色元素的音樂舞蹈藝術。
歡迎按以下欄目,展開你的森巴之旅!
森巴的由來
|
[圖片1] 巴西地圖 [圖片2] 森巴環形舞 |
森巴學校
|
|
[圖片3] 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
|
|
|
|
|
|
|
城市森巴
城市森巴的音樂特色:
- 旋律:歌頌式,類似流行歌曲。
- 歌詞:涵蓋不同內容,例如國家情懷、愛情、性別認同、政治觀等。
- 樂段結構:分段曲式 (strophic form),歌者以對唱呼應的形式 (call-and-response) 來演繹。
- 節奏:於二拍 (2/4) 的基礎上,重叠建立非洲音樂常用的「多重節奏」(polyrhythms),同時加插不少切分音 (syncopations),產生律動感 (groove)。
- 和聲:簡單和弦,較注重歌詞和旋律。
- 語言:通常以葡萄牙語演繹。
- 傳授方法:傳統上以口傳心授的方式面授,沒有提供樂譜,但有些新作品則以樂譜記錄。
森巴嘉年華
|
|
|
|
|
[圖片4] 森巴嘉年華花車奪目耀眼
|
[圖片5] 森巴嘉年華表演者穿上奇裝異服
|
|
主要樂器
根據霍恩博斯特爾和薩克斯 (Erich Moritz von Hornbostel and Curt Sachs) 的樂器分類法,森巴嘉年華敲擊樂團的樂器主要分為三大類別:
(一) | 膜鳴樂器 (membranophone):透過繃緊的膜振動發音。 |
(二) | 體鳴樂器 (idiophone):透過樂器本身互相敲擊、碰撞、用手搖動或用小棒在堅硬的平面上刮動而發音。 |
(三) | 氣鳴樂器 (aerophone):透過空氣振動而發音。 |
(一) 膜鳴樂器 |
低音大鼓 (surdo)
|
中音鼓 (repinique)
|
小軍鼓/響弦鼓 (tarol)
|
[圖片9] 巴西鈴鼓 巴西鈴鼓 (pandeíro)
|
[圖片10] 巴西框鼓 巴西框鼓 (tamborím)
|
[圖片11] 魁卡鼓 魁卡鼓 (cuíca)
|
(二) 體鳴樂器 |
[圖片12] 牛鈴 牛鈴 (agogô)
|
[圖片13] 刮胡/刮簧 刮胡/刮簧
|
[圖片14] 肖卡略 肖卡略 (chocalho)
|
(三) 氣鳴樂器 |
[圖片15] 哨子 哨子 (apito)
|
森巴音樂發展概覽
森巴於巴西的不同地區、城市發展出不同的附屬風格,在近年全球化影響下,更出現了混合風格 (hybrid genres)。森巴音樂在19至21世紀的重要發展概括如下:
時期 | 重要發展 |
19世紀末 | 隨着1888年奴隸制度廢除後,大量黑奴由巴伊亞州遷徙到里約熱內盧,森巴隨之開始演變。 |
20世紀初 | 森巴在里約熱內盧山區貧民窟孕育出來後,被稱為「城市森巴」(urban samba)。 |
1920年代 | 城市森巴開始定型,並發展出其他變種曲式,例如「貧民窟森巴」(samba de morro)。 |
1928年 | 森巴學校成立,並開始在嘉年華比賽中以花車巡遊方式表演。 |
1930年代 | 城市森巴的黃金時期,當時出現多個附屬風格,包括「主題式森巴」 (samba-enredo)、「嘉年華式森巴」(samba-carnavalesco) 及「森巴歌曲」(samba-canção)。 |
1934年 | 巴西政府把大型表演「森巴嘉年華」列為國家年度盛事,森巴學校成為政府合法註冊組織。 |
1950年代末 | 「巴薩諾瓦」(bossa nova) 在里約熱內盧出現,為城市森巴帶來革新。它結合了森巴、切分音結他伴奏、柔和歌唱風格,以及古典與酷派爵士和弦的元素。其中,「巴薩諾瓦之父」裘賓 (Antônio Carlos Jobim) 的《伊帕內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 被視為最經典作品之一。 |
1960年代初 | 「森巴爵士」(samba jazz) 出現。 |
1960至80年代 | 「後花園」式輕鬆音樂「派對森巴」(pagode samba) 出現,90年起變得商業化。 |
1980年代 | 「森巴雷鬼」(samba reggae) 在城市薩爾瓦多 (Salvador) 出現及發展。 |
1990年代 | 「森巴蘭素」(sambalanço) 出現,加入了流行音樂元素。 |
2005年 | 「森巴環形舞」(samba de roda)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即現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 |
21世紀至今 | 森巴全球化及商品化;出現了新興的音樂類型,包括「巴薩放克森巴」(bossa-funk-samba)、「黑人節拍森巴」(Afrosambabeat) 等等。 |
[影片6] 「森巴爵士」(samba jazz) 是森巴音樂的附屬風格之一,出現於1960年代初。選段內,結他手Zé Paulo Becker與組合Semente Choro Jazz在里約熱內盧Dumont Arte酒吧表演森巴爵士音樂《Berimbau》,樂曲由爵士結他手Baden Powel創作。Berimbau (貝林保琴) 是源於安哥拉的單弦敲擊樂器,常用於森巴音樂中。
|
結語
- 對於巴西人來說,森巴音樂蘊含國民身份意識;對於非裔巴西人,它更代表了非洲血統、混血兒、貧窮一族的身份確定及認同,但同時亦顯示低下階層被邊緣化的問題。總括來說,森巴音樂由從前的邊緣音樂演變成現在的國家象徵。
- 森巴嘉年華暢旺了巴西的旅遊業,成為推動本土經濟的重要策略;森巴嘉年華也與世界接軌,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蹤影,亞洲區的日本淺草和台灣都曾舉辦大型的森巴嘉年華。每年在本港舉辦的「新春花車巡遊」,來自巴西的森巴學校亦不時為表演嘉賓之一。
- 隨着森巴嘉年華在不同地域發展,森巴音樂除了成為大眾認識的娛樂活動外,森巴音樂人在創作中也嘗試融合不同元素和風格,炮製別出心裁的音樂,相信會為世界音樂文化繼續帶來新方向和啟迪。
[圖片16] 日本淺草森巴嘉年華 [圖片17] 香港新春花車巡遊森巴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