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層椅》


馬費斯.本切斯頓 (丹麥)

由2024年1月起進行維修工程

馬費斯.本切斯頓於1971年在哥本哈根出生,他在丹麥設計學院 (Danmarks Designskole) 修讀傢俱設計。本切斯頓於1992至1993年在瑞士藝術中心學院 (Art Centre College) 就讀,之後他回到哥本哈根跟其他四位畢業生創立了一個名為 'Panic' 的設計團體。Panic的使命是給予丹麥傢俱業的年輕設計師表達意見的機會,令他們成功地創造了嶄新的機會。

本切斯頓於1996年搬遷至倫敦,於皇家藝術學院修讀洛德.阿拉德 (Ron Arad) 執教的傢俱及商品設計課程。本切斯頓於1999年獲得學位之後,與其他畢業生創建了一個名為 'At the Third Stroke' 的設計工作室。一年後,他跟塞姆.布斯頓 (Sam Buxton) 一同創設了 'Design Laboratory',之後於2002年設立了屬於他自己的工作室。本切斯頓於1998年開始在國際上贏得稱讚,當他的 Slice and Homage to Panton Chairs 於米蘭的 Galleria Post Design 作出展覽。於2002年,本切斯頓的作品在倫敦設計博物館 (Design Museum) 的 'Design by Aluminium' 展覽中展出,亦於2003至2004年於蘇富比當代藝術部 (Sotherby's Contemporary Art department) 中展出。於2003年在Salone del Mobile的期間,英國文化協會於在米蘭展出的 'Great Brits' 展覽特別介紹他的傢俱,亦巡迴到東京及巴西聖保羅。他的木夾板的千層椅亦橫越太平洋被德州侯斯頓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Contemporary Arts Museum) 收藏。在紐約,畫廊家巴利.費迪文 (Barry Friedman) 開始展出他的作品,而基地亦在紐約的菲利普斯拍賣行 (Philips auctioneers) 也於2004年展出他的作品及隨後賣出本切斯頓的織碳纖維卧椅 (Spun carbon-fibre chaise longue)。翌年,瑞典的羅莎卡博物館 (Rohsska Museum) 為他舉行了一個簡單地名為「馬費斯.本切斯頓」的個人展覽。現在馬費斯.本切斯頓在倫敦生活及工作,跟他任職平面設計師的太太莎拉.本切斯頓共用一個工作室。他們共同工作於顧問計劃,然而亦維持各自的設計業務。

《千層椅》的設計說明

千層椅馬費斯.本切斯頓為創作他的「千層」雕塑傢俱,一開始畫了手稿,把它轉化成電子數據,變為一系列合成的平面形態,然後用電腦雷射切割,構成更複雜的立體形態。這種美學及先進技術的結合,是馬費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馬費斯的作品結合了生物般流動的手塑形態和最尖端的科技。他創作千層椅的時候,首先是以手繪,再用黏土塑形,然後轉化成一層層輪廓獨特的切片,再用雷射切割成3毫米的鋁片。這樣併合而成的千層椅,更像一件抽象的藝術品,多於高科技的零件。

雖然整個過程由電腦控制著,但馬費斯沒有依照速效的標準化方法去完成這作品。

他創作的起點是裝上墊子的傳統形狀的扶手椅,而完成品卻擁有一個令人驚異的輪廓,模糊了扶手、背架、凳腳及架構之間的區別。

千層椅是全球限量製造的,它曾經用鋁、木夾板、硬紙板及泡沫塑料製造而成。用木夾板製造而成的千層椅被比作沙漠峽谷的地形圖或由海腐蝕了的岩石面孔。鋁的椅子則擁有優雅機械美學和顯著及富未來主義的輪廓。

資料由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提供。

短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