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我们从下列五方面入手,致力提供环境怡人的休憩用地和推广绿化工作及园艺活动:
|
(I) 提供环境怡人的休憩用地
3.2 | 二零二零年,有11项新休憩用地工程(包括基本工程计划和小型工程计划)竣工,为本港增闢了约2.879公顷的休憩用地。这些新工程项目的一览表载于附件I。 |
3.3 | 大致上,作园景区用途的土地占静态康乐用地的七成。我们会栽种耐寒品种的植物,并会选择显花的遮荫树木和树叶色彩鲜艳的开花灌木,以凸显颜色对比和四时转变。我们希望透过选择更多无须经常护理的本土植物品种,达至持续绿化的目的。 |
3.4 | 在规划新的休憩用地工程时,我们会从环保成效的角度设计和兴建有关设施,例如採用节能屋宇装备装置和使用环保物料(如再造成分高的产品)。我们会採用合适的物料,既可制造便利舒适的环境,又能降低经常保养成本。除新的休憩用地工程外,我们还会在现有公园和游乐场持续进行改善和提升工程。 |
(II) 美化现有园景区
3.5 | 二零二零年,有赖地区人员努力推行园景改善工程,约 21公顷的现有园景区(包括路旁市容地带)已得以提升。我们会继续美化公园及路旁市容地带的园景,为市民提供怡人的环境。 |
(III) 推行植树计划
3.6 | 在二零二零年种植的乔木、灌木和年生植物约有278万棵(分项数字见附件II)我们继续种植开花植物品种,藉此增添四时色彩,美化环境。 |
(IV) 教育和推广环保意识
(a) 公众园艺课程
3.7 | 大部分园艺课程均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取消。于二零二零年,本署举办了24项园艺课程,有240人参加。 |
(b) 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导赏参观
3.8 | 二零二零年,本署为2 447名来自学校及非政府机构的参加者安排共86项导赏参观活动。当中包括75项学校导赏参观,共安排2 120名学童参观香港动植物公园、九龙公园及其内的绿化教育资源中心、香港公园、大埔海滨公园和屯门公园。导赏内容设计配合小学环境教育课程。本署又为294名幼稚园学童安排九项导赏参观活动,游览九龙公园和香港公园,由专人讲解植物和环境保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教导他们参观公园时应有的态度。此外,本署亦为两个非政府机构共33名参加者免费安排导赏参观活动,游览九龙公园的绿化教育资源中心。 |
(c) 制服团体自然保育课程
3.9 | 这项计划为制服团体提供多元化的园艺和树木培植课程,目的是向他们推广自然保育。于二零二零年,这项计划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取消。 |
(d) 环保讲座和展览廊
3.10 | 为了唤起公众对环保事宜的关注,香港科学馆举行展览,并举办了多项活动,当中包括:
|
(V) 举办绿化活动
3.11 | 本署继续通过一连串的教育和社区参与计划,向市民推广绿色文化。于二零二零年,本署共举办2 448项绿化活动,包括: |
(a) 香港花卉展览
3.12 | 原订于二零二零年三月六日至十五日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香港花卉展覧,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取消。 |
(b) 社区植树日
3.13 | 本署全年举办社区植树日活动, 培养市民的绿化意识。于二零二零年,本署共举办了三次植树日活动,安排约650名参加者种植逾5 400棵乔木和灌木。 |
(c) 绿化义工计划
3.14 | 这项计划在全港18区招募绿化义工,在绿化推广活动中担任服务员,协助进行树木监察,并报告树木不正常生长或损坏的情况。本署还鼓励绿化义工参与所属社区的绿化活动。于二零二零年,我们为绿化义工举办了约130项绿化活动,约有1 110人参加。 |
(d) 绿化校园资助计划
3.15 | 于二零二零年,这项计划吸引了890间学校和幼稚园参加,在校园内举办绿化活动和推行植树计划,园艺导师会就植树计划提供技术意见。 |
(e) 「一人一花」计划
3.16 | 这项计划旨在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栽种植物的兴趣。本署于二零二零年分发了约38万棵幼苗予学生在家中或校内栽种。
|
(f) 绿化香港活动资助计划
3.17 | 这项计划旨在鼓励社区团体举办更多绿化活动。本署于二零二零年通过此计划资助了两个团体举办绿化活动。 |
(g) 绿化展览和讲座
3.18 | 于二零二零年,本署在九龙公园的绿化教育资源中心举办绿化展览和园艺讲座,以教导市民认识绿化,并唤起他们的绿化意识。本署共举办了73个展览和讲座,约有1 600人参加。 |
(h) 社区园圃计划
3.19 | 为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邻舍层面绿化活动和实践绿色生活,本署于二零二零年举办了75项园艺课程,约有6 050人参加。 |
(i) 外展绿化推广活动
3.20 | 为提倡绿化并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本署于二零二零年为各机构和学校举办了71项外展绿化活动,约有25 680人参加。 |
3.21 | 本署致力保存香港各类文化遗产,有关工作由文物修复办事处负责执行。该办事处为专题展览提供技术支援,并保存和处理公共博物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的所有藏品。 |
3.22 | 文物修复办事处负责制定、推行和评估博物馆藏品及文物的修护项目。年内,该办事处的专业文物修复人员处理和保护了376件损坏程度不同的文物和藏品。
|
3.23 | 此外,文物修复办事处亦就文化遗产进行技术检定和科学研究,以支援文物修复工作。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人员于年内持续进行多个研究项目并开展新项目,包括对一件竹制香筒藏品疑似含有象牙的筒盖进行物料研究。通过运用目测、紫外线检测、显微镜检查、拉曼光谱学等不同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竹制香筒的筒盖确实由象牙制成,需要专人修护,方能长远妥善保存。 |
3.24 | 文物修复办事处致力举办教育项目及推广活动,藉以提高社会各界对文物保育的关注及支持。于二零二零年一月,该办事处举办了两个教育工作坊,以推广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为支持香港科学馆举办「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内里干坤—故宫文物修复展」,文物修复办事处亦提供用于文物修复的分析技术、文物修复科学原理、相关个案研究等资料,以供展示,藉以提高参观者的文物保育意识。 |
3.25 | 本署深信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追本溯源、结合现实、前瞻未来的必要连繫,不可取代,也是我们考证文化面貌、传统和集体回忆的重要依据,对社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
3.26 | 为确保文化遗产得以继续妥善保存,文物保育及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 |
3.27 | 我们积极探讨各种鼓励节省用纸、节约能源和减少废物的方法,包括进行能源审核,以找出有效的能源管理措施。我们採取的措施╱内务管理措施载于下文各段。 |
(I) 节省用纸
3.28 | 本署採取「物尽其用、废物利用、循环再造」的策略,继续採用各项节省用纸良方,特别是以电子通讯取代纸本通讯。我们在年内取得以下成绩:
|
(II) 节约能源
3.29 | 政府已订立新的「绿色能源目标」,力求在二零二零/二一年度至二零二四/二五年度期间,把政府的能源使用表现进一步提高百份之六。本署会担当积极角色,尽力达到所订目标,并致力为建筑物/场地注入环保元素,以及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採取环保措施。 |
(a) 能源消耗量的变化
3.30 | 本署辖下政府建筑物/场地在二零二零/二一财政年度的能源消耗量为3.647亿千瓦小时,较二零一九/二零财政年度的能源消耗量(即4.247亿千瓦小时)显着减少,主要由于本署推行多项切实可行的内务管理措施和採用节约能源的最佳做法。有关措施和做法于下文第3.32至3.34段阐述。 |
3.31 | 能源消耗量有变亦计及啓用/停用的场地/设施数目显着改变、服务增减、机械或设备的添置/移除、服务时间延长/缩短、服务需求增减,以及本署担任大厦管理委员会1的主席职务有变等因素,以作出对等比较。 |
1由于本署承担大厦管理委员会的主席职务,所以市政大厦的能源消耗量亦算作本署的能源消耗量。 |
(b) 节约能源的内务管理措施
3.32 | 本署办公室及辖下场地(包括康乐场地、表演场地、图书馆及博物馆)于年来通常採取以下内务管理措施节约能源:
|
3.33 | 除上述常用的内务管理措施外,部分场地亦已因应本身的运作特点或特定环境推行其他可行措施,藉以节约能源:
|
3.34 | 总部大楼亦採取以下可行措施:
|
(III) 减少碳排放
3.35 | 为配合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本署为辖下每年耗电量超过50万千瓦小时的主要建筑物进行年度碳审计,以评估减碳成效,并发掘减排空间。减碳成效摘要载于本署网站。 |
(IV) 节约用水
3.36 | 本署辖下政府建筑物在年内的食水耗用量为1 000万立方米,较二零一九年减少百份之16.7。我们採取的主要节约用水措施载列如下:
|
(V) 减少废物
3.37 | 我们採取的减少废物及其他环保措施载列如下:
|
(VI) 加强人员的环保意识
3.38 | 为加强人员的环保意识,并推广减少废物、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
|
(VII)《清新空气约章》
3.39 |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行政长官在香港总商会举办的「商界携手 共享蓝天」会议上代表政府签署《清新空气约章》。该约章由商界发起,以响应政府改善香港空气质素的唿吁。 |
3.40 | 截至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们的车队共有153辆车,而二零二零年的总车程为1 351 172公里,燃料消耗量为302 296公升,排放的氮氧化物及可吸入悬浮粒子2分别约为5 707公斤和474公斤。总车程及燃料消耗量较二零一九年录得的数字分别减少百份之20.8及百份之23.7,主要由于本署为遏止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实施在家工作安排。此外,为响应改善香港空气质素的政策,我们亦同时採取了以下措施:
|
||
|
3.41 | 为改善室内空气质素,以及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委聘机电署为本署办公室和辖下场地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进行妥善的保养和翻新工程。 |
3.42 | 为配合政府推行改善室内空气质素的措施,本署亦参与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并委託认可的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证书签发机构在切实可行范围内为本署辖下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场地/设施,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素。于二零二零年,约217个场地/设施参与有关计划。 |
3.43 | 我们密切监测为举办活动而装设的发电机和机器,确保发电机和机器排放的黑烟不会超出有关规例订明的规定。 |
3.44 | 我们监测户外活动的噪音水平,确保噪音不会超逾有关规例所订限制。 |
3.45 | 《吸烟(公众衞生)条例》(第371章)在二零零六年修订后,法定禁烟区范围已扩大至涵盖所有室内工作间和公众地方,以及部分室外公众地方。本署由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已在该等处所实施禁烟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