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模型分布图


Moulded Insect Display

 
1.七星瓢虫2.琉球橘黄蟌3.金梳龟甲4.叶脩
5.碧蛾蜡蝉6.蔗蝗7.拟旖斑蝶8.蝴蝶蛹
9.蝴蝶幼虫10.蝴蝶卵11.蝴蝶交尾12.丽盾蝽
13.广斧螳14.夹竹桃白腰天蛾15.龙眼鸡16.原野华丽蜾蠃
17.黄伟蜓18.蜻蜓的稚虫19.蜻蜓产卵20.蜻蜓交尾
21.棉桿竹节虫22.叶脩23.中华丽叶脩24.斑蝉

 

Item1
中文名七星瓢虫七星瓢虫
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别名花大姐
鞘翅目
瓢虫科
外观身体呈半球形,腹部扁平。翅膀呈红、黄、黑等色,斑点极为鲜明。
生态习性幼虫及成虫皆为肉食性,主要以蚜虫、木蝨、介壳虫等同翅亚目小昆虫为食物。
Item2
中文名琉球橘黄蟌琉球橘黄蟌
学名Ceriagrion auranticum
别名橙尾仙子
蜻蜓目
蟌科
外观复眼绿色,额至头顶橙色。前胸橙色,合胸橄榄绿色,腹部橙红色。翅膀透明,翅痣橙色。
生态习性琉球橘黄蟌是豆娘的一种。豆娘与蜻蜓一样,是昆虫世界的飞行高手,飞行时4片翅膀可独立活动,改变角度,甚至弯曲,因此能施展各式飞行特技,例如空中停留、乘风滑翔、急速转弯等。
Item3
中文名金梳龟甲金梳龟甲
学名Aspidomorpha sanctaecrucis
别名龟甲虫
鞘翅目
铁甲科
外观身体长10至16毫米,宽9.8至15毫米,呈圆形,棕黄至棕红色。背部中间隆起,外围平坦,边缘透明并稍微翘起。活体金光闪闪,非常美丽。
生态习性以旋花科、马鞭草科、木兰科植物为寄主,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羣岛。
Item4
中文名叶脩叶脩
学名Phyllium bioculatum
别名树叶虫
脩目
叶竹节虫科
特征叶脩属渐进式变态昆虫,见于东南亚地区,是竹节虫的亲戚,但外形不像竹子而像叶子,身体绿色或褐色,雌雄异型。
生态习性叶脩为夜行昆虫,利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叶片。
 Item5
中文名碧蛾蜡蝉碧蛾蜡蝉
学名Geisha distinctissima
别名青羽衣、青蛾蜡蝉
同翅目
蛾蜡蝉科
外观身披白蜡粉,触角短小。翅膀外缘平直,前翅呈美丽的黄绿色,翅面散布多条横脉,翅脉黄色。
生态习性以柑橘、枣、柿、桑、桃、李、杨梅、葡萄、无花果、甘蔗、菊等多种经济作物为寄主,吸食植物汁液。
Item6
中文名蔗蝗蔗蝗
学名Hieroglyphus spp.
别名草蜢
直翅目
斑腿蝗科
特征中至大型不完全变态昆虫。前翅为覆翅,稍硬化而狭长;后翅膜质,呈扇形。有些品种翅短,甚或无翅。后腿长,用于跳跃,也用以摩擦翅脉,使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生态习性以甘蔗、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为食粮。
Item7
中文名拟旖斑蝶拟旖斑蝶
学名Ideopsis similis
别名锡兰斑蝶、淡斑蝶、琉球淡青斑蝶
鳞翅目
蛱蝶科
外观中型蝶种,前翅近直角三角形,后翅呈扇形,翅色黑褐,有四道青斑从基部向外延伸。
简介全球有记录的蝴蝶约有16 000种,中国约占1 300种,香港则有235种。香港市区公园找到的蝴蝶共有48种,分属于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灰蝶科、蛱蝶科及眼蝶科。
Item8
中文名蝴蝶蛹蝴蝶蛹
 Butterfly pupae
简介蝴蝶于幼虫期结束后进入蛹期,一般在蛹内不进食,体内器官重组,形成成虫翅膀和足等身体部分。
Item9
中文名蝴蝶幼虫蝴蝶幼虫
 Butterfly larva
简介蝴蝶于幼虫期结束后进入蛹期,一般在蛹内不进食,体内器官重组,形成成虫翅膀和足等身体部分。
Item10
中文名蝴蝶卵蝴蝶卵
 Butterfly eggs
简介蝴蝶卵形状不一,有球形、轮胎状、包子形等;颜色也很多样,有黄、白色,也有绿、褐等色。
Item11
中文名蝴蝶交尾蝴蝶交尾
 Mating of butterflies
简介蝴蝶的寿命长可达11个月,短则只有数星期。到了成虫阶段,雄蝶忙于寻觅雌蝶交尾,雌蝶则要寻找寄主产卵,相当劳碌,必须摄取足够养分,才可担起传宗接代的重任。
Item12
中文名丽盾蝽丽盾蝽
学名Chrysocoris grandis
别名臭屁虫、蝽象
半翅目
盾蝽科
特征丽盾蝽属不完全变态昆虫,长有刺吸式口器,前翅基本部分为革质,后半部膜质,后翅全膜质或退化。丽盾蝽种类繁多,多为害虫或带菌,若受滋扰,会喷出臭液。臭液一旦落在嫩叶、花穗或果壳上,可致局部枯焦;若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灼痛。如沾到眼睛,切勿搓揉,应即时用清水冲洗。
生态习性寄主植物有油茶、橘、梨、板栗、倒吊笔等。若虫、成虫会刺食花、叶、果实和枝梢。
Item13
中文名广斧螳广斧螳
学名Hierodula patellifera
别名腹螳、宽腹螳螂
螳螂目
螳科
外观体型大,前胸背板向两侧扩展,前足基节具3至5个较小的三角形疣凸。多为绿色,亦有褐色,但较罕见。
生态习性广斧螳可说是香港最常见的螳螂,另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及中美洲,以细小昆虫为食。
Item14
中文名夹竹桃白腰天蛾夹竹桃白腰天蛾
学名Daphnis nerii
别名粉绿白腰天蛾、鹰纹天蛾
鳞翅目
天蛾科
特征夹竹桃白腰天蛾属完全变态昆虫。展翅宽达95至110毫米,上翅带青绿色斑纹,停栖时可见背部有一道白棕双色横纹。
生态习性幼虫以夹竹桃科植物为食粮。公园常见的长春花上往往可找到幼虫踪影。
Item15
中文名龙眼鸡龙眼鸡
学名Fulgora candelaria
别名白蜡虫
半翅目
蜡蝉科
特征腹部会分泌白色粉末状的蜡质,故龙眼鸡又名白蜡虫。有些龙眼鸡腹部内有发光寄生虫,在漆黑中有如灯笼,本地则未见有此现象。
生态习性多寄生龙眼树上,世代同栖一树。
Item16
中文名原野华丽蜾蠃原野华丽蜾蠃
学名Delta campaniforme
别名土蜂
膜翅目
蜾蠃科
外观身体主要为红、黑、黄三色,极为夺目。
生态习性雌虫会飞到湿地吸水,然后到泥地上,用含着的水把泥搓成泥团,带到隐蔽处筑巢。泥巢筑得差不多,雌虫会捉来飞蛾幼虫,用尾部毒针将其麻醉,放到泥巢里,并于巢内产卵,最后密封泥窝。飞蛾幼虫只是被麻醉,不会腐烂,确保蜾蠃幼虫一出生便可享用新鲜食物。
Item17
中文名黄伟蜓黄伟蜓
学名Anax immaculifrons
别名-
蜻蜓目
蜓科
外观体型特大,展翅宽达125毫米。雄性腹部有红棕色环纹,雌性腹部有黄色和红棕色环纹。
生态习性黄伟蜓见于高地山涧,能高速飞行,善于捕猎。一般蜻蜓飞行时,4片翅膀可独立活动,改变角度,甚至弯曲,因此能施展各式飞行特技,例如空中停留、乘风滑翔、急速转弯等。
Item18
中文名蜻蜓的稚虫蜻蜓的稚虫
 Dragonfly nymph
简介蜻蜓的稚虫由卵孵化而成,称为水虿或蝻,身肥而短,长有触角,眼睛大,下颚可伸缩,背上有2对翅芽,尾部有3根硬棘突。蜻蜓若虫蜕皮次数因种类而异,一般蜕皮8至14次,终龄时从水中爬到陆上羽化成虫。
Item19
中文名蜻蜓产卵蜻蜓产卵
 Oviposition of dragonflies
简介蜻蜓点水是蜻蜓科雌虫其中一种产卵方式,指雌虫把腹部末端贴近水面产卵,任由虫卵沉入水中。其他产卵方式包括:一、雌虫把腹部插入水中,让虫卵产于水草茎干内;二、雌雄蜻蜓一同潜入水中,虫卵产于水草茎干内;三、雌虫一面与雄虫飞翔交配,一面把虫卵空投到水中;四、雌虫在延伸至水面上的植物枝条产卵,孵化的稚虫会掉入水中,展开幼虫阶段。
Item20
中文名蜻蜓交尾蜻蜓交尾
 Mating of dragonflies
简介雄虫会利用腹部末端性器官抓着雌虫头部后侧或前胸背板,并向下弯起腹部;雌虫则会向上弯起腹部,把腹部末端紧贴雄虫的性器官。如此一来,雌雄虫之间会构成心形图案。
Item21
中文名棉桿竹节虫棉杆竹节虫
学名Sipyloidea sipylus
别名-
竹节虫目
笛竹节虫科
特征棉桿竹节虫属渐进式变态昆虫,静止时形态有如竹节。身体绿色或褐色,雌雄异型。
生态习性棉桿竹节虫为夜行昆虫,利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叶片。此虫遇敌时,会把3对脚与身体排成直线,装作树枝避敌;有的甚至会摆动身体,模仿风中飘动的树枝。为求脱险,棉桿竹节虫还会装死,从树上掉下,混在枯叶堆中,也会自断一腿,待下次蜕壳时再长出新腿。
Item22
中文名叶脩叶脩
学名Phyllium bioculatum
别名树叶虫
脩目
叶竹节虫科
特征叶脩属渐进式变态昆虫,见于东南亚地区,是竹节虫的亲戚,但外形不像竹子而像叶子,身体绿色或褐色,雌雄异型。
生态习性叶脩为夜行昆虫,利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叶片。
Item23
中文名中华丽叶脩中华丽叶脩
学名Phyllium sinense
别名树叶虫
脩目
叶竹节虫科
特征中华丽叶脩属渐进式变态昆虫,见于东南亚地区,是竹节虫的亲戚,但外形不像竹子而像叶子,身体绿色或褐色,雌雄异型。
生态习性中华丽叶脩为夜行昆虫,利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叶片。
Item24
中文名斑蝉斑蝉
学名Gaeana maculata
别名斑点黑蝉
半翅目
蝉科
特征斑点黑蝉属不完全变态昆虫,身体黑色,披黑色绒毛,头部、尾部绒毛较长。
生态习性蝉的生命周期较为独特,生活形态只能在夏季窥探。蝉在蜕变为成虫前,一直在地下生活,幼虫往往潜伏栖息于泥土中数年之久。在美国,一些品种甚至会在泥土中生活长达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