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rint
Cultural Services

文化节目

本署的文化节目组全年举办音乐、舞蹈、中国戏曲、戏剧和跨媒体演艺节目,以飨观众。这些节目内容丰富,由传统经典艺术至前​​卫而富创意的节目,包罗万有,让观众欣赏到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精彩表演。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文化节目组举办的文化节目超过981项,入场观众约有431 200人次。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四周年,本署呈献大型交响管乐音乐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香港警察乐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军乐队和香港合唱团协会参与演出。

解放军军乐团与香港警察乐队在伊利沙伯体育馆演出大型交响管乐音乐会,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四周年。

香港大会堂举办了多项金禧志庆节目,除了上文提及的「香港管弦乐团与马友友」音乐会和大型节目「舞蹈日」外,还有「丝绸之路合奏团与马友友」音乐会及多项由本地艺术家和艺团担纲演出的节目,当中「百年粤乐粤曲名家作品演唱会」,邀请了尹飞燕、吴仟峰、阮兆辉、吴美英、李龙、南凤、陈咏仪、新剑郎、盖鸣晖、龙贯天和钟丽蓉等多位粤剧名伶献唱,星光熠熠;至于「名人话当年座谈会」则请来舞蹈、粤剧、戏剧和音乐等不同界别的艺坛前辈,畅谈昔日在大会堂演出原创作品的点滴情怀,细说这座文化殿堂的独特氛围如何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和丝绸之路合奏团团员向传媒介绍他们新的音乐会。

「中国戏曲节2011」于六月至七月期间举行,借以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让观众可以欣赏中国不同地方的戏曲剧种,包括粤剧、京剧、昆曲、湖南祁剧、上海评弹和潮剧。除了舞台表演外,戏曲节还举办展览、研讨会、工作坊和讲座等各式各样的延伸活动,让市民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认识,更懂得欣赏戏曲之美。

为纪念李斯特诞生二百周年和马勒逝世一百周年,本署举办了多个音乐会,邀请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德国马勒室乐团等蜚声国际的乐团,以及来自俄罗斯的尼哥拉‧迪米丁高和来自瑞典的安妮‧苏菲‧冯奥达等多位著名音乐家和本地一众艺人为观众献技。

维也纳爱乐乐团载誉重临香港,为乐迷演出一场美妙难忘的音乐会。

年内呈献的其他主要节目包括:梅理‧柏拉雅、安苏菲‧慕达和伊扎克‧普尔曼的「喝采系列」音乐会;英国DV8形体剧场《讲唔讲得先? 》和阿根廷探戈之火舞团《火热探戈》等舞蹈制作;以及由来自英国的彼得‧格连纳韦和来自荷兰的萨斯基亚‧宝迪琪执导的多媒体剧场《蓝星球》。至于歌剧方面,汇聚世界各地和本地歌唱家演出的制作包括香港歌剧院的《中山‧逸仙》和非凡美乐的唐尼采蒂歌剧《岚岭痴盟》。

由国际知名导演彼得‧格连纳韦和萨斯基亚‧宝迪琪执导,并在本港首次公演的多媒体剧场《蓝星球》,重新演绎洪水与挪亚方舟的故事。

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最脍炙人口的三幕浪漫歌剧《岚岭痴盟》于二零一二年一月在香港上演。图为其中一幕。

本署一向支持本地艺人和艺团,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不同艺术形式的专题系列节目的演出,当中包括呈献本地新进编舞家作品的「舞蹈新鲜人」系列;本地现代舞大师与后起之秀切磋舞艺的「舞在平行线」系列;让本地艺团重演多出他们深受欢迎的作品,以丰富艺团常备剧目的「剧场‧再遇」系列;为年轻和著名编剧家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剧场里的卧虎与藏龙」计划;「音乐显才华」系列;以及为本地有潜质的艺坛新秀提供表演平台的「新蕊粤剧场」演出系列。

本署亦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供市民免费参加,例如举行第九届「粤剧日」,邀请本地新进艺人和艺团表演,令艺术普及化。

本署把每年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借此保存及推广粤剧这种宝贵的艺术形式。

为进一步支援本地艺人的成长和发展,除辖下场地外,本署继续物色其他地点用作表演场地。年内,本署举办了「咏怀古迹」系列,在茶具文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三栋屋博物馆等文物地点上演多项别具特色的节目,以配合这些地方的独有氛围。

当中精彩节目包括:在香港铁路博物馆举行的《粤韵树下音乐厅》和7A班戏剧组《铁道缘》;以及不加锁舞踊馆几位前卫舞者在三栋屋博物馆的历史氛围中,与传统客家情歌进行跨界创作的《3D动屋》。这项新措施不但可以加强对本地艺术界的支援,而且充分显示本署致力提高市民大众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关注。

年内,本署继续与各国驻港领事馆及各大小文化机构合办各类活动,当中包括举行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