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主要内容

博物馆

本署负责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馆,即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孙中山纪念馆。这些博物馆负责收藏、修复、研究、展出和诠释香港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署亦负责管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以及七所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即茶具文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罗屋民俗馆、上窑民俗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本署辖下各所博物馆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推出多项启发性和趣味兼备的展览和节目,吸引了逾610万人次入场参观。

年内,本署公布第三份公共博物馆五年业务计划(二零一四至一九年),该业务计划载述博物馆的理想、使命和信念,以及为追求卓越而制定的发展计划。个别博物馆和办事处亦拟定了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计划。

博物馆咨询委员会

为加强博物馆的问责性,让公众更多参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当局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成立了三个(即艺术、历史和科学)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年内,各咨询委员会继续就博物馆的定位、业务发展策略、市场推广及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博物馆运作效率和问责性的措施向本署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学者、博物馆专家、艺术家、艺术推动者、市场推广/公关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袖。

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于二零零八年七月成立,目的是监督首次在香港进行的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就普查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地学者、专家和社会贤达。第四届委员会的任期于二零一五年一月一日开始,委员人数较以往有所增加,以吸纳更多方面的专家。另外,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亦予扩大,就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宜(包括研究、宣传、弘扬、传承及振兴)提供意见。

委员会根据首次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以及为期四个月的公众咨询所得的意见,通过了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清单涵盖480个项目,并于二零一四年六月公布。其后,香港文化博物馆与香港中央图书馆合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480个项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已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上载至资料库,公众可使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资讯系统查阅。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

为培育新一代博物馆专才,本署自二零一零年起推行「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见习员分别派驻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文物修复办事处,接受为期两年有关博物馆管理或文物修复工作的在职培训。见习员学习如何管理博物馆服务及筹办教育活动,并有机会亲身尝试筹备展览及其他计划。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的见习员共有24名。

香港艺术馆

导赏员带领观众参观「巴黎‧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

导赏员带领观众参观「巴黎‧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

年内,香港艺术馆、赛努奇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办「巴黎‧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该展览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而举行,也是「法国五月」其中一个节目。近100件展品由合办机构及法国其他艺术馆借出,包括油画、国画、速写、版画、雕塑等,展现欧洲艺术对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深远影响。

观众细心欣赏「长青馆藏明清瓷、玉、角、竹、画珐琅」展览的展品。

观众细心欣赏「长青馆藏明清瓷、玉、角、竹、画珐琅」展览的展品。

「长青馆藏明清瓷、玉、角、竹、画珐琅」展览展出270件长青馆珍藏的明清器物,重点介绍古人对美的追求,呈现明清两代审美与巧工的关系。

「诱惑触觉—唐景森的艺术」展览展出唐氏的23组雕塑。

「诱惑触觉—唐景森的艺术」展览展出唐氏的23组雕塑。

香港雕塑界先驱唐景森备受尊崇,其艺术作品反映本地艺术家的卓越成就。「诱惑触觉—唐景森的艺术」展览向唐氏致敬,23组展品分别来自艺术馆、文化博物馆和唐景森夫人的珍藏。

艺术广场展出大型装置《建竹2014》。

艺术广场展出大型装置《建竹2014》。

户外展览「筑‧动@艺术广场」于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开幕,展出著名建筑师兼艺术家严迅奇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以及本地艺术组合CoLAB和非常香港创作的流动卡车系列作品。

艺术馆亦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以增加市民大众欣赏艺术的兴趣。另外,香港艺术馆之友赞助本地学校免费使用旅游车接送服务一年,鼓励学生参观艺术馆各项展览。

艺术馆举办多个专题讲座配合展览,引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增进对艺术品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本署于二零一五年一月革新《香港艺术馆通讯》,新设计可减少用纸,响应环保。

二零一四年夏天,艺术馆联同萨凡纳艺术设计(香港)大学和香港艺术馆之友,举办为期两周的「夏日艺术活动2014—数码游香港」,为高中生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包括举行工作坊和参观活动等,让他们展现创意,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自行制作动画。

「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透过赛马会艺术共赏计划提供专题展览录音导赏服务、互动摄影站及教育角、艺术工作坊、免费公众导赏服务,以及为残疾人士团体而设的艺术通达活动,藉此提高参观者对展览的兴趣。艺术馆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举办的教育和推广活动,吸引逾4万人次参与。

为深入了解香港艺术发展的脉络、丰富资料库的内容,艺术馆于二零一四年与两个非牟利团体合作,开展两个新研究计划。与亚洲艺术文献库合作的「香港艺术史研究(第二期)」延续二零一三年的先导研究计划,进一步探讨香港六零和七零年代的艺术生态;与香港艺术历史研究会合作的「一九六零年代前香港西方媒介创作概论(第一期)」,则研究一九六零年代以前香港艺术的发展。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藏品包括已故罗桂祥博士所捐赠的茶具和沏茶用具,以及由罗桂祥基金捐赠珍贵的中国陶瓷和印章。为庆祝茶具文物馆成立三十周年,本署于年内筹备了一整年的庆祝活动。其中一项重点活动是「南京瑰宝—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紫砂茶具精选」展览,展出南京两间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七月十日期间,入场参观人次逾39 000。茶具文物馆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向公众介绍茶具精品、茶艺,年内入场人次超过213 900。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以启发市民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及培养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为使命,并致力搜集、保存和展出与本港、华南及以外地区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

除了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外,历史博物馆亦主办或与本港、内地和海外的文博机构合办各类专题展览。

二零一四年十月开幕的「皇村瑰宝:俄罗斯宫廷文物展」,是香港与俄罗斯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两地博物馆首个正式合作的项目。展览透过国立俄罗斯皇村博物馆借出的逾200件珍贵文物,包括绘画、服饰、瓷器、武器和工艺品,介绍俄罗斯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从十八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伊始的历史文化。

俄国君主加冕典礼用过的四座位马车,是「皇村瑰宝:俄罗斯宫廷文物展」一大亮点。

俄国君主加冕典礼用过的四座位马车,是「皇村瑰宝:俄罗斯宫廷文物展」一大亮点。

为纪念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历史博物馆年内举办「甲午战后:租借新界及威海卫」展览,根据苏格兰国立图书馆骆克藏品的大量资料,重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英国租借新界及威海卫的历史面貌。

另一专题展览「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展出粤港澳三地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逾700件精选文物,追溯岭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配合展览,历史博物馆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内地、香港、澳门、英国和新西兰的专家学者出席,分享有关史前至宋明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考古技术、考古遗址保护及近年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

观众参观「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

观众参观「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

「瓯骆汉风:广西古代陶制明器」专题展览展出76组西汉至南朝的陶制明器。

为进一步丰富馆藏,年内历史博物馆展开「香港工业」藏品征集行动,呼吁市民捐赠不同年代与香港工业有关的物品连同仍继续进行的以长衫、香港儿童生活及玩具为主题的征集行动,共征集得超过1 760件物品。

年内,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多项教育和推广活动,包括讲座系列、工作坊、研讨会、实地考察、电影放映会、比赛,以及亲子和外展活动等,以培养市民对本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兴趣。

历史博物馆于二零一四年十月举办「第四届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二零一五年一月举办「第九届历史照片研究比赛」,并于二零一四年八月与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合办「未来馆长培训班」。此外,博物馆与多所本地大学及专上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珠海学院香港历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紧密合作,一同举办公开研讨会和讲座系列。

为照顾有特别需要的人士,历史博物馆继续与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伤健共融计划」,为听障及视障人士提供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及模型制作工作坊。同时,「博物馆共融计划」亦在「皇村瑰宝:俄罗斯宫廷文物展」提供专为听障、视障及智障人士而设的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口述影像导赏服务、模型制作及触摸工作坊,让他们尽情欣赏展览。

视障人士参加模型制作和触摸工作坊。

视障人士参加模型制作和触摸工作坊。

历史博物馆继续与香港小童群益会、保良局、协康会、香港新移民服务协会等本地社区团体和非牟利机构合作,于年内为长者、新来港定居人士、青少年和少数族裔人士举办「社区关怀计划」,通过各项推广活动,例如故事剧场和模型制作工作坊,增进他们对香港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历史博物馆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资助,开展「耆趣艺游—赛马会健脑行计划」。该项为期18个月的先导计划于二零一四年三月推出,为长者和脑退化症患者提供展览导赏服务,并举办工作坊和外展活动,让参加者在有助刺激思维、互相分享经历及进行社交互动的环境下,探索文化历史和艺术品。

「耆趣艺游」专为长者及脑退化症患者而设,鼓励他们探索文化历史和欣赏艺术品。

「耆趣艺游」专为长者及脑退化症患者而设,鼓励他们探索文化历史和欣赏艺术品。

历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759 900人次。除了香港海防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外,历史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规模较小的分馆,分别是位于鲗鱼涌公园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柴湾的罗屋民俗馆。年内,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超过91 300、39 400和14 800人次。

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由筲箕湾旧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除了常设展览「海防风云六百年」外,博物馆于年内还举办了「甲午—争与战」及「南京大屠杀图片展」两个专题展览。

二零一五年三月,海防博物馆、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及近代史研究中心,以及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合办「第四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学术研讨会」,逾30位香港、内地和海外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海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120 800人次。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法定古迹甘棠第之内。纪念馆除了两个以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及他与香港的密切关系为题的常设展览外,年内还举办了两个专题展览,分别是「黄埔军校—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和「馆藏选粹—百年甘棠第」。

纪念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58 900人次。

香港科学馆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巨龙传奇」展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是本港历来最大规模的恐龙展览。展览占地2 500平方米,参展的13个机构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包括内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海外专业机构。展览内容丰富,在逾190项展品中,约有半数为恐龙化石,如全副骨架、头骨、椎骨、带羽毛恐龙和恐龙蛋等。其他精彩展品包括长30米的恐龙骨架模型、机械恐龙,以及复制恐龙脚印化石遗址。展览空前成功,入场人次超过77万,不仅刷新了香港科学馆专题展览的参观人数纪录,更成为康文署历来最受欢迎的展览。

为加强展览的吸引力,科学馆采用了物像辨识装置、实时立体展现和扩增实境技术等先进技术,制作多个多媒体节目、电脑动画和互动展品。其中的「寻龙记」流动应用程式,让观众可随时随地看到活灵活现的恐龙动画,并获得「2014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最佳流动应用程式(流动资讯)金奖,以及「2013/14亚洲智能手机应用程式大赛」优异奖。

「动感挑战站」展览的展品让观众一展身手。

「动感挑战站」展览的展品让观众一展身手。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动感挑战站」展览既欢乐又刺激。20组互动展品测试观众的运动细胞和身体协调能力,极富挑战性。观众可从中了解不同动作涉及的感觉和心理过程,深入认识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平衡感觉等各种感观以及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展览由芬兰科技中心Heureka负责制作和提供展品,吸引逾283 700名观众入场参观。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于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二十四日举行,展出约20组实物模型和互动展品,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实物模型,藉此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年来的进展和成就,揭示探索月球背后的动机,并提高市民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展览广受欢迎,入场人次超过143 600。是次展览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和国家航天局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和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策划,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协办。展览亦简介香港理工大学在本地研发的航天技术对国家探月工程的贡献。为配合展览,科学馆特别邀请中国航天专家主持讲座讲解中国过往的探月任务,并安排在周末举行互动节目,介绍月球科学知识。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展出「玉兔号」月球车的一比一模型。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展出「玉兔号」月球车的一比一模型。

「神奇物质—材料科学展」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五日举行,通过一系列互动展品,引领观众走进奇妙的现代物料世界。观众可以亲自接触铁磁流体、非晶态金属、形状记忆金属和泡沫等各种不同物料,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是次展览由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制作和提供展品。截至二零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已有148 800名观众入场参观。

「神奇物质—材料科学展」上,参观者用保龄球重击强化玻璃,以测试玻璃的强度。

「神奇物质—材料科学展」上,参观者用保龄球重击强化玻璃,以测试玻璃的强度。

年内,逾1 586 100人次参观科学馆的展览及参加其教育和推广活动。

香港太空馆

自一九八零年启用以来,香港太空馆通过举办展览、天象节目和推广活动,向市民大众推广天文知识。何鸿燊天象厅配备先进的放映及控制系统,为观众带来视听效果震撼的全天域电影、立体球幕电影和天象节目。互动展品寓教育于娱乐,让观众利用有趣的方式探索太空科学。

为唤起公众对香港光污染问题的关注,太空馆与香港大学、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联合举办光污染研究比赛及摄影比赛,得奬作品于二零一四年七至八月期间在太空馆大堂展出。

太空馆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办「少年太空人体验营」,从200名获得提名的本地中学生选出30人,在二零一四年八月二日至十日前往北京和酒泉参加训练营,学习太空科学知识、体验太空人的训练过程。

学员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学员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二零一四年十月八日晚上,太空馆在星光大道举办路边天文活动,让市民透过仪器观测月全食这个特别的天文现象,藉以推广天文学知识。当晚,约有3 000人参与这项活动。

市民透过星光大道的天文望远镜观赏月全食。

市民透过星光大道的天文望远镜观赏月全食。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八日,「盲人观星伤健营2014」在西贡天文公园旁草地举行,逾40个团体参与。节目包括摊位和天文观测活动,让参加者体验观星的乐趣。是次活动吸引超过2 200人参加,当中包括视障、听障、肢体伤残、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的人士。

「盲人观星伤健营」参加者利用凸字星图,学习星座知识。

「盲人观星伤健营」参加者利用凸字星图,学习星座知识。

太空馆在二零一四年九月推出免费的「星夜行」流动应用程式,网罗中西星图、天文资讯和相关活动资料。用户可透过流动电话或平板电脑,利用程式的双语录音资料以及实时计算位置的星图,随时随地辨认天体或星座,聆听有关星座的故事。程式自推出以来大受欢迎,至今录得超过46 000次下载。

年内,太空馆放映了一个天象节目、两部立体球幕电影、三部全天域电影和两个学校节目,当中包括太空馆首次自行制作、利用数码放映系统播放的天象节目《日食传奇》。年内,何鸿燊天象厅吸引了约348 700名观众。

另外,太空馆举办了13个专题展览,连同太空科学展览厅和天文展览厅的参观者,合计超过479 500入场人次。另外,又举行了417场推广活动,共有超过24 200人次参加。

香港文化博物馆

年内,香港文化博物馆致力提供多元化的节目和活动,重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文化和设计。

本署在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后,于二零一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就建议清单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公众咨询,其后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拟备涵盖480个项目的清单。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于二零一四年六月公布。同年十二月,本港四个项目—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获选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连同之前已经列入名录的六个项目(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香港至今共有十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周」是港台两地一年一度的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文化博物馆首度参与其事,在台北举办其中一个开幕节目「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以配合二零一四年的主题「香港民俗文化‧文学足迹」。是次展览辅以延伸活动,展示13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台湾观众介绍本港的民间风俗。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底至二零一五年三月中,本署联同敦煌研究院在文化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敦煌—说不完的故事」,让香港市民认识敦煌的文化艺术。展品约有120组,包括复制洞窟、壁画临摹作品、彩塑临品、经卷(叙利亚文)及圣经,从历史、宗教、艺术、文化、社会等角度展现敦煌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展览吸引了约196 000人次参观。

「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展览展出复制洞窟,呈现敦煌文化绚丽多姿的面貌。

「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展览展出复制洞窟,呈现敦煌文化绚丽多姿的面貌。

「吉卜力工作室场面设计手稿展‧高畑勲与宫崎骏动画的秘密」展览于年内夏季举行,由文化博物馆筹划,吉卜力工作室与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协办。展出的逾1 300张场面设计手稿全部来自吉卜力工作室极受欢迎的动画,是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动画的蓝本,参观者可藉此重温工作室整个创作历程。展览在短短三个多月已吸引约434 000人次参观,反应非常热烈。

观众参观「吉卜力工作室场面设计手稿展‧高畑勲与宫崎骏动画的秘密」展览,使用录音导赏服务欣赏展品。

观众参观「吉卜力工作室场面设计手稿展‧高畑勲与宫崎骏动画的秘密」展览,使用录音导赏服务欣赏展品。

文化博物馆与香港设计师协会五度合作,联合策划「视野—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2014」,藉以介绍精彩崭新的海报设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博物馆的海报收藏。是次展览有32个国家及地区参加,设计师、组合及公司合共518个单位共提交1 556件作品。展品包括专业评审团选出的222件入围作品及评审的代表作。

「视野—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2014」展出世界各地的海报。

「视野—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2014」展出世界各地的海报。

文化博物馆与香港摄影文化协会合办「屾︰当代香港摄影」展览,以配合「香港国际摄影节2014」。展览邀请了九位知名艺术家,各自展出两组迥异的摄影作品,呈现两种表达摄影艺术的方法,呼应展览标题「屾」隐含的两山并峙之意。此外,展览也深入探讨摄影师如何构思其艺术作品及运用了哪些技巧。

文化博物馆在二零一四年六月至九月期间推出新节目「请坐‧请坐」,当中包括以椅子为主题的展览和教育活动。重点节目「卓椅非凡:穿梭时空看世界」展览与故宫博物院合办,由文化博物馆筹划。来自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首度在香港展出。

「卓椅非凡:穿梭时空看世界」展览按照不同主题摆放椅子。

「卓椅非凡:穿梭时空看世界」展览按照不同主题摆放椅子。

年内,文化博物馆与教育局、香港艺术发展局及香港浸会大学创意研究院联合举办「艺术同行」计划,为中学生及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在欣赏及推广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此外,文化博物馆与教育局合办展品实谈、工作坊和研讨会,以支援全方位学习和高中课程。

香港文化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930 300人次。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分馆,分别是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上窑民俗文物馆,参观者分别超过92 300、227 400和41 100人次。

艺术推广办事处

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艺术推广办事处与不同伙伴合作,举办一系列社区及公共艺术推广计划,藉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以及鼓励公众欣赏艺术。

「艺聚政府大楼」公共艺术计划把艺术品带进政府大楼,以提升大众对艺术的兴趣。计划自二零一零年推出,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为13幢政府大楼设置艺术品,增添艺术气息。

「艺聚政府大楼」计划为沙田大会堂设置的艺术品,成为新人留影的热门景点。

「艺聚政府大楼」计划为沙田大会堂设置的艺术品,成为新人留影的热门景点。

「艺绽公园」公共艺术计划旨在让年轻人于本地公园展示艺术才华,将艺术融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二零一四年五月,为期三个月的「艺绽公园2014」于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揭幕。三间本地设计学院应邀按个别地点的特色设计13件艺术品。本署亦邀得不同的文化和表演团体举行多项配套活动及节目。

设置在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的艺术品「管你唔到」。

设置在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的艺术品「管你唔到」。

本署与起动九龙东办事处合办「起动骏业街游乐场为工业文化传统公园(第一期)」计划,透过以「创造精神—九龙东工业的过去与未来」为展览主题,藉文字、影像及艺术作品在四个货柜内展示观塘的工业发展历史,把骏业街游乐场设计成活力与创意兼备的公共空间和主题公园。展期为二零一四年九月至二零一七年八月。

「公共艺术计划—将军澳市镇公园、室内单车场及体育馆」于二零一二年展开,目的在于提升市民对运动的兴趣及美化香港单车馆公园的环境。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本署在公园装置三件委约的公共艺术作品。

这件由公共艺术计划征集的艺术品设于香港单车馆公园内,用以美化环境。

这件由公共艺术计划征集的艺术品设于香港单车馆公园内,用以美化环境。

「悠游艺术大楼」公共艺术计划把政府大楼部分公共空间变成饶富趣味的艺术天地,让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欣赏艺术。二零一五年年初,本署选出四组艺术家为赤柱市政大厦、东涌市政大楼、大角咀市政大厦及龙逸社区会堂创作配合场地空间特色兼具社区特色的公共艺术品,在二零一五年年中至二零一六年年中展出。

油街艺术空间(油街实现)

「油街实现」为促进本地年轻艺术家交流而设,致力在社区层面推广艺术。这个开放平台已成为鼓励大众共同参与及创作的艺术空间。

二零一四至一五年间,「油街实现」举办年度展览「正 反」。本地艺术家伍韶劲、艺术团体Meta4 Design Forum及海外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安应邀利用装置制造声音和影像,建构现实与虚构之间的交融点。「油街实现」亦举办XCHANGE、「城建艺行」及「生活现场」等公众参与计划。「油街实现」已成为艺术家与坊众沟通交流的宝贵平台。

「正 反」展览的展品营造虚幻的立体视觉效果。

「正 反」展览的展品营造虚幻的立体视觉效果。

「油街实现」推出「火花!」展览计划系列,鼓励实验性的艺术创作,探讨艺术与当代生活和社会议题的关系。年内,这个系列举行四个展览,其一为「火花!之于那微不足道:止于广阔」。这个展览是杨阳、罗伟珊、李以进、苏玮琳及王镇海五位客席策展人与陈翘康、蔡志厚、黎朗生、林兆荣、李颖姗、麦影彤、王镇海及黄洁宜(与Ali Wong)八位本地艺术家交流的印记。展品分为「行去边」、「行开下」及「行落去」三个主题,展现本地当代艺术的不同面貌。

「火花!之于那微不足道:止于广阔」展览藉展品探索灯光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火花!之于那微不足道:止于广阔」展览藉展品探索灯光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是提供艺术教育的平台,同时让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市民大众交流分享。该中心积极与艺术家、相关学院和艺术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合办优质活动以配合公众不断转变的需求,让市民更能体会创作艺术和参与其中的乐趣。

年内,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为期一年的重点项目「艺术专修课程」,为艺术爱好者和年轻艺术家提供培训,并举办以新媒体艺术和工作室实习为题的工作坊,让学员深入了解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