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目
本署的文化節目組全年舉辦音樂、舞蹈、中國戲曲、戲劇和跨媒體演藝節目,以饗觀眾。這些節目內容豐富,由傳統經典藝術至前衛而富創意的節目,包羅萬有,讓觀眾欣賞到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精采表演。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文化節目組舉辦的文化節目超過1 000項,入場觀眾約有425 000人次。
「中國戲曲節2010」於六月至七月期間舉行,為期四十八天。這項首次舉行的文化活動,日後將會每年舉辦一次,藉以弘揚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讓觀眾可以欣賞中國不同地方的戲曲劇種。除了舞台表演外,戲曲節還舉辦講座、展覽和研討會等各式各樣的延伸活動,讓市民加深對中國戲曲藝術的認識,更懂得欣賞戲曲之美。
為紀念蕭邦和舒曼誕生二百周年,本署舉辦了多個音樂會,邀請齊默曼、彼得‧安德塞斯基和米沙‧麥斯基等蜚聲國際的音樂家,以及本地一眾藝人為觀眾獻技。「蕭邦/舒曼」系列的壓軸節目是精采絕倫的小型「鋼琴馬拉松」,由29位來自香港演藝學院的年輕鋼琴家接力彈奏舒曼的作品。
為紀念中國劇作家曹禺誕生一百周年,本署年內舉辦了「曹禺戲劇節」,由本地和訪港劇團上演多齣由他編寫的著名劇作,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北京人》是其中一個重點節目。
|
|
|
年內呈獻的其他主要節目包括: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占士‧高威、艾默森弦樂四重奏、貝爾與聖馬田樂團,以及艾靈頓公爵大樂隊等的音樂表演;台灣雲門舞集的舞蹈作品《花語》和《流浪者之歌》;美國簡寧漢舞蹈團的舞蹈表演;以及「多媒體無限」系列之下由世界各地和本地多媒體表演者演出的多個前衛創新的作品。至於歌劇方面,匯聚世界各地和本地歌唱家演出的製作包括由香港歌劇院製作的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生涯》,以及由非凡美樂製作的唐尼采蒂歌劇《愛情靈藥》。
|
|
|
本署一向支持本地藝人和藝團,讓他們有機會參與不同藝術形式的專題系列節目的演出,當中包括展現本地新進編舞家作品的「舞蹈新鮮人」系列;讓本地藝團重演多齣膾炙人口劇目的「好戲重Run」系列,以豐富劇團的劇目儲備;以及為年輕和著名編劇家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計劃。
本署舉辦「音樂顯才華」系列,為本地有潛質的音樂家提供表演平台,並舉辦「新蕊粵劇場」演出系列,讓梨園新秀和新進粵劇團有更多表演機會。此外,本署亦舉辦大型文化活動供市民免費參加,例如舉行第八屆「粵劇日」和第三屆「舞蹈日」,邀請本地新進藝人和藝團表演,令藝術普及化,讓市民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藝術。
|
為進一步支援本地藝人在社區成長和發展,除轄下場地外,本署繼續物色其他地點用作表演場地。年內,本署舉辦了「詠懷古蹟」系列,在孫中山紀念館、茶具文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文物地點上演多項別具特色的節目,以配合這些地方的獨有氛圍。當中精采節目包括: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的「舒曼的情書」音樂會,在悠揚的鋼琴聲中朗讀情書;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行的「廣東音樂」系列,通過示範講座讓更多市民可以欣賞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這項新措施不但可以加強對本地藝術界的支援,而且充分顯示本署致力提高市民大眾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關注。
|
年內,本署繼續與各國駐港領事館及各大小文化機構合辦各類活動,當中包括舉行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這些以贊助或合辦方式舉行的活動,不僅有助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也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