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文物修復辦事處除進行科學研究及分析外,還修復了370項文物,當中包括書畫、歷史文獻、紡織品、相片、金屬品、雕塑、有機文物和出土文物。辦事處以提升保育文物意識為目標,設計並推出一系列共74項教育推廣活動及工作坊,包括為配合「學校文化日計劃」和「香港國際博物館日」舉辦的「修復工作室幕後遊」及「修復實作坊」,吸引逾2 600名參加者(包括來自27個學校團體的1 090名學生),讓他們體驗文物保育的苦與樂。
文物修復人員為二十世紀初婚嫁文書上的紅色顏料進行科學分析。
文物修復人員以傳統方法裝裱國畫。
辦事處連續第二年舉辦「珍藏上醫館」,作為「香港博物館節2016」其中一項節目。「珍藏上醫館」為市民的個人珍品,包括相片、紡織品、金屬品及紙本文物,提供免費修護諮詢服務。參加者在文物修復人員的指導下親自進行保存和修復其珍藏物品。
「珍藏上醫館」的「文物醫生」為市民帶來的珍藏斷症,講解保存的方法。
二零一六年五月,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第35及第36號登機閘口新設兩個展覽,分別名為「茗‧陶‧樂」及「壺韻茶情」,參觀者可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茶藝和茗茶文化。展覽廣受歡迎,平均每月的參觀人次約為40 000。
香港國際機場舉行「茗‧陶‧樂」展覽,一名旅客正在拍攝展品。
「壺韻茶情」展覽設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第36號登機閘口。
年內,辦事處的175名文物修復義工參與不同項目的工作,包括展品裝置、館藏保護、工作坊示範,以及為文物進行修復實務工作,並錄得11 000小時的服務總時數,為歷年之冠。辦事處連續第四年獲社會福利署頒發「義務工作嘉許狀金狀(團體)」。
文物修復人員利用支架展陳粵劇戲服,義工從旁協助。
辦事處派員出席二零一六年七月在北京舉辦的「國家美術藏品保存修復國際研討會」、九月在洛杉磯舉辦的「國際文物修護學會2016洛杉磯會議」以及十一月在廣東舉辦的「2016古籍保護與修復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在會上發表論文及學術海報。
康文署代表在「國際文物修護學會2016洛杉磯會議」上解答與會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