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年内,本署继续提供高质素的文化节目,以助保持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节目类型包罗万有,既有本地和海外艺人演出的精采节目,还有林林总总的节庆活动和观众拓展活动。除此之外,本署亦负责管理本港多个主要表演场地。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中心由康文署管理,自一九八九年启用至今,一直是本港首要的文化场地。文化中心的设施包括设有2 019个座位的音乐厅、1 734个座位的大剧院,以及可容纳多达496名观众的剧场,适合举办各式各样的演艺节目。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在文化中心举行的表演共有740场,入场观众超过653 000人次。
文化中心是本港举行五个大型文化节目 —「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戏曲节」、「国际综艺合家欢」及「秋季专题艺术节」— 的主要场地。
文化中心亦提供平台,让多个享誉国际的艺团来港演出。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在文化中心演出的艺团包括台湾的云门舞集、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以及美国的简宁汉舞蹈团。其他精采节目包括齐默曼、米沙‧麦斯基和占士‧高威的演奏会、《曼侬》和《波希米亚生涯》等歌剧制作,以及约书亚‧贝尔、圣马田乐团和大伟‧山伯恩的音乐会。
|
文化中心的露天广场面对景色优美的维多利亚港,是举行「新春国际汇演之夜」、元宵彩灯会和烟花汇演等大型庆典活动的热门地点。
香港大会堂
香港大会堂于一九六二年落成启用,是本港首个特别建造的文娱中心。大会堂以包浩斯风格建造,于二零零九年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大会堂设施齐备,包括设有1 434个座位的音乐厅、463个座位的剧院,以及面积590平方米的展览厅。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大会堂举行了594场节目,观众约有353 000人次。
在大会堂演出的著名艺人和艺团除本港的艺术家外,还包括成都市川剧院(中国)、艾默森弦乐四重奏(美国)、叱咤击打乐团(法国)、芬兰Avanti!室乐团、日本爱乐交响乐团、彼得‧安德塞斯基、拉里‧卡尔顿与松本孝弘、伊芙莲‧格妮,以及傅聪。此外,大会堂亦是年内举行大型艺术节的主要场地之一。
|
社区演艺设施
本港还有一系列其他演艺设施,这些设施遍布各区,是举办文化活动的热门地点。较大型的演艺场地包括沙田大会堂、荃湾大会堂、屯门大会堂、葵青剧院、元朗剧院和高山剧场;较小型的场地则有西湾河文娱中心、上环文娱中心、牛池湾文娱中心、大埔文娱中心和北区大会堂。当中大部分场地已为市民大众服务多年,最新兴建的元朗剧院亦已在二零一零年庆祝成立十周年。
|
为推动和鼓励基层市民参与艺术,本署通过场地赞助计划,让地区艺术团体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设施,为区内居民举办文化活动。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逾100个社区艺术团体获本署赞助场地。这些团体举办了660项活动,参加者逾133 000人次。另外,亦有多个独立团体租用各场地的附属设施,举办与艺术有关的活动。
支持粤剧发展
政府致力保存粤剧艺术,以及支持香港粤剧的发展。为配合粤剧界对表演场地的殷切需求,本署已推行优先租场政策,包括让专业粤剧团体优先租用高山剧场及在特定档期优先租用另外五个主要表演场地。这些措施获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和粤剧界大力支持。
|
计划兴建的新设施
本署现正进行两项新的场地工程。一项是将油麻地戏院和红砖屋两幢已评级历史建筑物改建为表演场地,内设一个有300个座位的剧院和两间多用途活动室,预计场地于二零一二年年中启用。另一项是在高山剧场加建新翼大楼,内设一个有600个座位的剧院,以及排练和培训设施,预计工程于二零一三年完成。这些场地特别为粤剧新秀以及新进剧团提供设施,举行中小型或实验性粤剧演出及培训和排练活动。
|
场地伙伴计划
首届为期三年的「场地伙伴计划」由二零零九年四月起全面推行,以提供一个支援表演艺术持续发展的环境。在这项计划下,20个场地伙伴(包括以个别、联合和联盟形式参与的艺团)在11个场地举办不同类型的演艺活动。这项计划旨在鼓励演艺场地与演艺团体建立伙伴关系,以加强场地及伙伴艺团的形象、扩大观众层面、善用现有设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艺术发展,以及在社区推广艺术。
场地 | 场地伙伴 | ||
(1) | 香港大会堂 |
|
|
(2) | 香港文化中心 |
|
|
(3) | 葵青剧院 |
|
|
(4) | 牛池湾文娱中心 |
|
|
(5) | 北区大会堂 |
|
|
(6) | 西湾河文娱中心 |
|
|
(7) | 沙田大会堂 |
|
|
(8) | 上环文娱中心 |
|
|
(9) | 荃湾大会堂 |
|
|
(10) | 屯门大会堂 |
|
|
(11) | 元朗剧院 |
|
|
本署为这些场地伙伴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援,包括让他们优先订租场地设施、为他们提供资助和进行推广宣传工作,以及提供工作间。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该20个场地伙伴合共举办了611场表演,并参与了701项观众拓展活动。这些表演和活动的参加者约有663 000人次。
|
开放舞台试验计划
为推动社区文化艺术的发展,本署于二零一零年七月起在辖下三个场地的露天广场 — 香港文化中心、沙田大会堂和葵青剧院 — 推行「开放舞台」试验计划,在加强本地文化气息之余,亦让市民大众可以写意地欣赏艺术。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共有18个表演者/表演团体举行了114场表演,包括流行乐队演出、器乐、鼓乐演奏、歌唱及舞蹈表演等。
艺术行政见习员计划
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推出的「艺术行政见习员计划」,旨在培育艺术行政人员,从而推动本地「文化软件」的发展。这些见习员分别由本署或个别主要及中小型场地伙伴艺团聘请,并接受训练。
由本署聘请的见习员共13名,参与该项为期两年的计划,学习有关场地运作、设施管理、活动推广,以及演艺节目、嘉年华和艺术节的筹办工作。
另外,本署资助各场地伙伴聘请见习员,学习有关管理演艺团体的工作。在这项计划下,年内有19名见习员受聘于17个伙伴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