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列印
文化事务

博物馆

本署负责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馆,即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这些博物馆负责收藏、修复、研究、展出及诠释香港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署亦负责管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以及七所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即茶具文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罗屋民俗馆、上窑民俗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本署辖下各间博物馆吸引了逾530万人入场参观。本署会继续推出启发性和趣味兼备的展览和节目,以迎合社会不同阶层观众的喜好。为了加强宣传博物馆节目和扩大观众层面,本署增设市场及业务拓展组,提升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及加强推广工作,并与外间机构建立新的伙伴合作关系。

博物馆谘询委员会

为加强博物馆的管理和营运,让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更广泛参与推广博物馆的工作,当局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成立了三个(即艺术、历史和科学)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就相关博物馆的定位、业务发展、推广及管理事宜向本署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专业人士、学者、博物馆专家、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推动者、企业家、市场推广和公关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袖。在不同的博物馆范畴,他们均具有相关之专业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于二零零八年七月成立,目的是监督首次在香港进行的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就普查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地学者、专家和社区代表。第二届委员会的任期于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开始,委员人数有所增加,以吸纳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另外,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亦予扩展,包括在研究、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方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供意见。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

为培育博物馆专业人员,本署去年开始推出「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招聘了十位修读不同学科(例如艺术、美术史、传播、文物修复、文化管理和建筑学)的本地和海外大学毕业生,提供为期两年的培训,直至二零一二年年底为止。他们分别派驻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文物修复组。

这批见习员在上司和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管理博物馆服务和筹办教育活动及「国际博物馆日」等大型活动,并有机会尝试筹备展览和其他计划。

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策划具国际视野的展览和活动,把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介绍到香港,为香港营造一个多元文化艺术环境。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艺术馆举办了「香港收藏系列」展览,与本地收藏家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其中,「博古存珍 — 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展出敏求精舍会员珍藏的340件达世界级水准的中国书画、陶瓷和工艺美术品;本署与至乐楼艺术发扬(非牟利)有限公司合办的「明月清风 — 至乐楼藏明末清初书画选」,展出国际知名的香港私人珍藏。另外,艺术馆还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学术讲座。

一众嘉宾为「明月清风 — 至乐楼藏明末清初书画选」主持开幕礼,该展览展出明末清初的艺术精品。

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艺术馆举办了多个大型的当代艺术展览。「视界新色」是「承传与创造」展览系列的前奏,以配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年内,「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成功举办,以表扬香港艺坛表现突出的当代艺术家,并对本土文化特质予以肯定。本届双年奖有超过2 200件作品参赛,共颁发14个奖项。

艺术家黄国才在「视界新色」展览中展示其艺术作品《显赫家族》,该作品象征露宿者的暂居之所。
编舞家兼舞蹈家梅卓燕于香港艺术馆表演,背景为许宝驯在「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中的得奖作品《行草书自书文》。

另外,艺术馆举办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以加深市民大众对艺术的认识和欣赏。「罗浮宫雕塑全接触艺术教育展」让市民大众和伤残人士,特别是视障人士有机会通过触摸仿真度极高的艺术复制品,体验艺术之美。艺术馆又与多个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合办教育活动,以加强博物馆活动的教育意义,并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和配合新高中课程。

「罗浮宫雕塑全接触」艺术教育展让参观者有机会触摸雕塑和文物的仿制品,探索名闻遐迩的罗浮宫展品的形体和质感。
「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展出本港艺坛新秀的作品,为艺术家和参观者提供互动平台。
在「『当代雕塑大师』讲座系列:朱铭的艺术」中,著名雕塑家朱铭(中)与市民分享他的想法。

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艺术馆在上海举办了「承传与创造 — 水墨对水墨」和「承传与创造 — 艺术对艺术」两项大型展览,展出跨越不同领域的香港当代艺术品,以配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水墨对水墨」展览展出创新多变的新水墨书画,「艺术对艺术」展览则展示其他当代跨范畴艺术。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艺术馆与浙江美术馆合办「东西贯中 — 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以纪念这位已故画坛大师,该展览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吴冠中个人作品展。

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期间,本港编舞家杨春江在上海美术馆「承传与创造 — 水墨对水墨」展览的开幕典礼上表演。

香港艺术馆于年内吸引了358 290人入场参观,并举办了2 854节教育和延伸活动,共有104 082人参加。

茶具文物馆

位于香港公园内的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专门研究和展览各种中国茶具。自一九八六年起,茶具文物馆一共举办了八届「陶瓷茶具创作」比赛及展览,让本地陶艺家有机会创作新的茶具和互相交流切磋。为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陶瓷创作,年内举办的「陶瓷茶具展览2010」增设学生组别,展期由二零一零年八月至二零一一年五月,展出公开组和学生组78位本地陶艺家合共100组精选陶瓷茶具创作。

设于馆内新翼的罗桂祥茶艺馆,展出由罗桂祥基金捐赠的陶瓷和篆刻。为了令市民大众更清楚了解香港篆刻的历史及其在中港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所担当的角色,茶具文物馆在「石语刀痕:香港印记」展览中展出本地著名的资深篆刻家逾60件作品。茶艺馆内亦摆放可触摸的展品,并附有盲人点字说明。年内,茶具文物馆的参观者有169 913人次。

参观者在茶具文物馆欣赏「陶瓷茶具展览2010」,该展览是推广本地陶瓷艺术的一项主要活动。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一向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以及培养市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为使命。博物馆致力搜集、保存和展出与本港及华南地区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

除了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外,香港历史博物馆还与本港、海外和内地的文博机构合办各类专题展览。

年内,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历久常新 — 旗袍的变奏」展览,介绍旗袍的起源、在一九二零至一九六零年代的转变,以及设计师如何在旗袍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将这种传统中国服饰「时装化」和现代化。「香江有情:东华三院与华人社会」展览则介绍东华三院在过去一百四十年来对香港以至海外华人社会的贡献。另外,「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展出从香港及境外筹集到的四百多件展品和图片,其中包括来自图书馆和私人藏家的收藏,藉以纪念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一百周年志庆。年内举办的其他四个展览,分别是介绍香港早期考古工作的「粤海稽古:陈公哲的考古研究和收获」展览,以及「一起走过的日子: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林荫下的学校:村校人和事」及「时光流转:1970年代中西区照片」。

「历久常新 — 旗袍的变奏」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展出不同款式和时代的旗袍。
为庆祝东华三院成立140周年,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香江有情:东华三院与华人社会」展览,展出的文物有250件,当中包括一件无价之宝 — 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的牌匾。
「辛亥革命百周年展」通过历史图片、录像和地图,介绍这次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性。

为提高市民对本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兴趣,香港历史博物馆全年举办了种类繁多的教育和推广活动。

博物馆举办了三项比赛,分别是「第八届校际香港历史文化考察报告比赛」、「第四届历史照片研究比赛」,以及「香江有情:东华三院与华人社会」互动电脑游戏设计比赛。

博物馆举办的节日特备节目包括:「我爱夏日场」系列的「元宵怀古灯谜街」和「罗绮香囊纸艺坊」,以及「圣诞分纷Fun」系列节目。

博物馆与文化及教育机构合办各类活动,包括「香港地方志」专题讲座系列、「华人家族企业与股票市场」研讨会,以及「中国现代史上思想的激化」专题讲座。

香港历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人数达614 032。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辖下的分馆,由位于筲箕湾的前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除了常设展览「海防风云六百年」外,博物馆在年内还举办了「英军服务团情报草图展」专题展览。博物馆的全年参观者共有122 883人次。

「英军服务团情报草图展」在香港海防博物馆举行,家长与子女一同参与「小小间谍之爆破任务」工作坊。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历史悠久的甘棠第之内。年内,除了两个以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为题的常设展览外,纪念馆还举办了两个专题展览,分别是「看多一点点‧甘棠第文物」和「革命‧再革命 — 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参观者共有89 430人次。

「革命‧再革命 - 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展览介绍孙中山先生及其盟友所走过的革命之路。

香港历史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规模较小的分馆,分别是位于鲗鱼涌公园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柴湾的罗屋民俗馆。年内,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有70 429、32 189和14 342人次。

香港科学馆

香港科学馆的使命,是通过具国际水准的服务和设施,提高公众对科技的兴趣。科学馆亦致力增添藏品,令其科技文物馆藏更丰富,以供市民大众欣赏及作研究、教育之用。

由科学馆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合办的「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至二十九日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在一幅120米长、6.5米高的巨大银幕上,把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以电子动态版的形式活现观众眼前。科学馆并于展厅内辅设展板和文物等展品,同时举办一系列讲座和研讨会,以加强展览的教育元素。该项展览在三星期内吸引了93万人入场参观,为历来展览参观人数之冠,其中约19万人来自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

「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吸引了93万人入场参观,创下本港门票销售最高记录。

新落成的常设展厅「赛马会环保廊」于二零一零年八月启用。展品旨在宣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参观者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善用自然资源。

香港科学馆内的常设展厅「赛马会环保廊」新近落成,通过互动展品让市民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神州生态 — 中国野生动植物标本展」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举行,参观者可从中认识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展品包括四百多件原产于中国的动植物的标本,由重庆自然博物馆借出,吸引259 000人入场参观。另外,为了让参观者认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科学馆举办了「香江生态」展览,展出香港独有的动物品种,例如卢氏小树蛙。

「达文西的创意奇想」展览于二零一零年十月八日至二零一一年二月九日举行,介绍这位天才传奇的一生及其创作。展品包括五十多件根据达文西手稿内的设计草图和笔记而制成的互动模型,以及其手稿和画作的复制本,当中包括在西方美术史上最有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超过110 000人入场参观。

在「达文西的创意奇想」展览,参观者可以触摸根据意大利天才科学家达文西的草图和笔记制成的模型。

科学馆的科讯廊分别与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大学合办了两个专题展览,主题为「转基因鱼快速检测雌激素类污染」和「宇宙中的生命」。

科学馆又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中华科学与社会协进会合办「2010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邀请内地和本港五位杰出科学家就科学之美、天文学、中国工程建设的成就、新药研发与有机合成等课题作公开演讲。

「2010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在香港科学馆举行,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教授以「科学之美」为题演讲。

「活的科学2010」活动系列由裘槎基金会赞助,科学馆与英国文化协会和教育局合办,内容包括科学传意比赛、辩论比赛、讲座系列、工作坊、示范及科学话剧表演等多项教育活动。

在「活的科学2010」讲座系列,布里斯特大学Peter Barham教授(右)讲解烹调的科学,并示范用液态氮制造冰淇淋。

年内,科学馆的展览,包括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的「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共吸引了1 838 577人入场参观。

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在一九八零年正式开幕,是致力在本港推广天文和太空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馆内的主要设施包括何鸿燊天象厅、太空科学展览厅和天文展览厅。两个展览厅合共有59组展品,当中大部分是互动展品。何鸿燊天象厅则为观众带来视听效果震撼的全天域电影,以及放映具教育性的天象节目。

为庆祝中国登月太空船嫦娥二号升空,太空馆于二零一零年九月至十二月举办了一项名为「嫦娥二号登月计划」的专题展览。

参观者通过天文公园内的复制品认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太空馆已获得拨款,为两个展览厅进行翻新工程,并会设计和装置新展品,以便营造一个模拟环境,让参观者体会穿梭时空的经验。太空馆的网站(http://hk.space.museum)载有大量关于天文和太空科学的资料和教材,深受大众欢迎。

年内,太空馆推出了两个天象节目、四部全天域电影和两套学校节目,共吸引375 665名观众。此外,太空馆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合办「少年太空人体验营」。体验营于二零一零年八月三日至九日举行,30名获选参加的本地中学生前赴中国北京和西昌两地,学习基本的太空科学知识和体验太空人艰苦的训练。年内,太空馆举办了11个短期专题展览,连同太空科学展览厅和天文展览厅,总计参观者达398 421人次。此外,亦举行了229项推广活动,共有24 725名市民参加。

参加「少年太空人体验营」的年轻太空人成功发射火箭模型。

为配合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举行的「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太空馆制作了一批介绍宋朝时代生活和文化的展品,令展览更具教育意义。

香港文化博物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全年举办多元化的展览和教育活动。

为庆祝香港文化博物馆成立十周年,博物馆于二零一零年五月为香港的少数族裔人士举办了一项大型活动,当中包括重点节目「裔不可挡」跨文化栋笃笑剧场、「文化多Fun市集」和以多种族裔语言进行的展厅导赏及艺术坊环节,吸引了逾8 000名不同族裔人士参与庆祝活动,体会各族裔的多采文化及传统习俗。

另外两个为博物馆十周年志庆而筹办的专题展览,分别是「城巿漫游者 — 社会纪实摄影」和「当下‧活在 — 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2010」。前者是「香港摄影系列」的第二个展览,展出35组著名摄影师的作品,介绍一九五零年代至今香港社会纪实摄影的发展。为配合该展览,博物馆举办了一项研讨会,邀请内地、台湾、澳门及本港的资深摄影师和学者参与。「当下‧活在」展览是第四届「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由博物馆与香港设计师协会合办,展出从43个国家/地区1 775份参赛作品中严格挑选出来的190幅海报。今届三年展还展出五位享誉全球的评判的精采作品。

首个「栋笃笑」剧场「裔不可挡 — 跨文化栋笃笑剧场」于「2010香港国际博物馆日」上演,藉此促进种族融和。
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庭院举行的「笑族颜开 — 文化多Fun市集」设有游戏摊位,以及由不同居港族裔社群担纲演出的传统表演节目。

文化博物馆于二零一一年三月底举办了一项大型展览「彼思动画25年」,展出彼思动画制作室大量极具创意的珍藏作品。展览展出四百多件展品,包括以不同媒介绘画的原稿、雕塑、早期动画短片和特别制作的媒体装置,让参观者深入认识彼思动画制作室大型动画的幕后制作过程。

「彼思动画25年」展览的参观者与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合照。

年内举办的其他专题展览,包括全新的「赵少昂弟子作品展览系列」,介绍中国岭南画派第三代的发展;以及「墨濯空间 — 董阳孜作品展」,该展览是港台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之一,除展出著名书法家董阳孜的17幅书法作品外,还特别邀请了台湾建筑师陈瑞宪和香港设计师刘小康分别负责展览的场地和平面设计工作。

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浮岚暖翠」活动中,岭南派著名画家伍月柳即席示范中国水墨画精妙的技巧。
「墨濯空间 — 董阳孜作品展」展出书法家董阳孜多幅精心杰作,包括一幅长逾50米并以特别灯光效果照亮的书法作品。
在「羽佳粤剧藏品选粹」开幕典礼中,本港粤剧名伶羽佳(左)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一起拉下帅旗的布幕。

为感谢粤剧名伶羽佳慷慨捐赠私人珍藏予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特别从其捐赠中精选60件文物展出,藉此回顾这位粤剧前辈对粤剧艺术的贡献。另外,文化博物馆又在香港国际机场举办「粤剧舞台美术」展览,向访港旅客进一步推广这门传统中国艺术。

年内,文化博物馆推行了三项合作伙伴计划,以加强与社区团体的合作,当中包括与香港设计师协会合作举办的「香港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学生2010作品展暨研讨会」、与香港设计中心合作举办的「香港:创意生态 — 商机、生活、创意」展览,以及与九广铁路公司、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和运输及房屋局合作举办的「铁路百年」展览。

「香港:创意生态 — 商机、生活、创意」展览介绍香港的创意工业,从奢侈品到空间设计,包罗万有。

本署委托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继续进行全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制订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为邀请社区人士参与这项普查,本署和华南研究中心的代表在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年初出席了区议会和乡议局的会议,介绍普查的目的,并邀请议员协助提供区内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南研究中心根据文献和实地研究所得资料,拟订了一份涵盖63个建议主项目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名单,于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提交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

为配合政府申请把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博物馆年内继续举办一系列公众活动,包括讲座、导赏考察团和展览,以推广上述四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潮人盂兰胜会实地考察活动」中,潮州公和堂会长郑翔奋向参加者和传媒介绍盂兰胜会的各种仪式。

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全年参观者共有397 575人次。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分馆,分别是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上窑民俗文物馆。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为91 785、207 099和52 842人次。

艺术推广办事处

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艺术推广办事处通过一系列社区艺术推广计划,与不同伙伴携手合作,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藉以提高公众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办事处于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至二零一一年二月期间举办「艺绽公园」计划,由四间大学的学生创作新颖的艺术装置,为香港公园、九龙公园、沙田公园和屯门公园添上新妆。另一项崭新计划「艺聚政府大楼」于二零一零年十月推出,三名本地艺术家特别为长沙湾政府合署、荃湾政府合署及湾仔税务大楼创作艺术品,于二零一一年六月至十一月期间展出。在展出艺术品之前,办事处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举办「学生参与活动」,让大专学生向专业艺术家学习艺术装置。

由本地大学年轻艺术家设计的艺术品,为本署辖下四个公园增添新颖的艺术元素。本署特别举办导赏团,以提高市民对公众艺术的兴趣。
「齐鼓乐」是「艺绽公园」计划的亲子活动之一,参加者在专业敲击乐手的带领下击鼓合奏。

「潮装公园」计划于二零一零年十月推出,旨在为公园增添艺术元素。鲗鱼涌公园的新设备和告示牌将于二零一一年五月中安装妥当,而歌和老街公园的翻新工程则会于二零一二年年底完成。

「添马舰公众艺术计划」于二零一零年四月公开征召作品提案,邀请本地艺术家就新的政府总部大楼提交公众艺术作品提案。获选入围的初步提案已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展出,委约艺术作品的最后评审工作将于二零一一年进行。在「西贡区议会公众艺术计划2009」下为西贡万宜游乐场、将军澳宝翠公园及宝康公园创作的四件艺术作品,亦已于二零一一年年中安装妥当。

为了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触视觉艺术,艺术推广办事处于二零一零年年中举办第五届「艺游邻里计划」,并收到共92份展览计划提案,当中六份获选的杰出提案作品将于二零一一至一三年间于多个地区展出。

「艺游邻里计划V」揭幕展展出本地艺术名家以不同艺术形式创作的心血结晶。

为加强社区与艺团之间的合作,一同推广艺术,办事处与多个团体(包括香港艺术发展局)携手合办「视艺掇英专题展览」,于二零零七至一零年间一共举行了六个展览。最后一项展览是与文化葫芦合办的「家家有计 — 香港四十年家居面貌展(1960年-2000年)」。此外,办事处于二零一零年五月与全人艺动合办「艺动青川 — 四川地震两周年艺术爱心大移动」展览,以及23节视觉艺术及演艺工作坊和展览导赏。

艺术推广办事处年内还举办各项活动,通过视觉艺术促进社会共融,当中包括与香港版画工作室合办的「长幼同行 — 社区艺术推广计划」,以长者、新来港定居人士、低收入家庭,以及病态赌徒和未成年母亲所生子女等社群为对象。活动包括率先于二零一零年四月举办的一系列工作坊,以及最后于二零一零年八月举办的「序曲 — 长幼同行社区艺术推广计划」展览。此外,办事处还与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艺无疆:新晋展能艺术家大汇展2010」。

「艺游邻里计划V」揭幕展把艺术带进不同的社群,并为参观者提供免费导赏服务。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艺术推广办事处辖下的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了多项具代表性的计划,包括为艺术爱好者及年轻艺术家提供为期一年艺术训练的「艺术专修课程」。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开办的「艺术专修课程」涵盖三种媒体:绘画、版画及雕塑。该课程于二零一一年一月完结,有32名参加者出席结业典礼。视觉艺术中心又于二零一零年七月举办「寻艺 — 艺术专修课程展」,展出「艺术专修课程」旧生约120件作品,当中包括版画、西方绘画、水墨画、中国书法、陶瓷、雕塑及混合媒介的作品。

另外,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于二零一零年五月就「艺术家留驻计划2010」征召以新媒体艺术为题的留驻计划提案。两个获选的提案于二零一零至一一年期间展示创作计划。第一个留驻计划「为互动而互动」由曹飞扬及吴慧心提交,有关活动于二零一零年十月至二零一一年五月举行。

「艺术家留驻计划2010 | 新媒体艺术 |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的开幕节目「为互动而互动」,从另类角度探索新媒体艺术。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与其他机构合办了多项计划,当中包括于二零一零年六月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香港雕塑学会及艺术公社合办的「静观奇变 — 经典篇:香港雕塑双年展2010」,以及于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至二零一一年二月举行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香港图像艺术节2010」。该艺术节呈献「双城记 — 香港与贝尔法斯特的分水岭」展览及「岐流汇聚 — 国际图像艺术交流展」,后者展出全球24间版画工作室约200件作品。除此之外,该艺术节还举办了多项公众活动,例如「大师班 — 图像艺术创作日营」、「开仓 — 参观香港文化博物馆版画藏品」,以及「与艺术家对谈」。

Top

繁體 英文 香港政府一站通 联络我们 网页指南 亚洲国际都会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