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博物馆服务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简称「康文署」)管理十五间博物馆及两个艺术空间,各有不同重点和主题,它们主要涵盖艺术、历史和科学三大范畴,并抱持同一理念:就是带给大家精釆的文化体验。

 

(甲)博物馆

 

1. 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成立于1962年,是香港第一所公营美术馆,守护不同类型的艺术珍品,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文化系谱与承传。在策展上,我们比照古今、中西、本地以至国际,演绎多元万象的艺术世界,期望以香港视点提供新的角度欣赏传统,开拓新的体验和文化涵养,让艺术连结生活。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art.museum/sc/web/ma/home.html

 

2. 香港文化博物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内容涵盖历史、艺术和文化等不同范畴。博物馆以服务观众为本,务求透过多元化和生动活泼的展览及节目,让参观者在欣赏文物之余,还可以参与其中活动,寓学习于消闲。六个常设展览包括瞧潮香港60+、金庸馆、粤剧文物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赵少昂艺术馆及儿童探知馆;六个专题展览馆亦会在不同时间推出多元化的展览主题。博物馆位于城门河畔,假期和週末都值得一游。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1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heritage.museum/sc/web/hm/highlights.html

 

3.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于1962年成立的「大会堂美术博物馆」,后于1969年易名为「香港博物美术馆」,并于1975年分拆为「香港艺术馆」和「香港博物馆」。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馆初时租用尖沙咀星光行为馆址,1983年迁往九龙公园临时馆址,其后于1998年迁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现址。

香港历史博物馆新馆,由香港政府拨款港币三亿九千万兴建,是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大楼,建筑物乃由本港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按照威拿.庄信先生(Mr E. Verner Johnson)的建筑概念设计而成;其外型、色调与毗邻的科学馆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博物馆组合。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history.museum/sc/web/mh/index.html

 

4. 香港科学馆

自1991年开幕以来,香港科学馆透过富教育性及启发性的互动展品,以深入浅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科学原理及科技发展。科学馆亦是联繫香港与世界各地科学博物馆及相关组织的桥樑,合力推广科学和科技发展新知。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科学馆道2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science.museum/sc/web/scm/index.html

 

5. 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位于尖沙咀海旁,于1977年动工,总建筑师为工务局的李铭根先生。香港太空馆于1980年10月启用,是香港首个用以推广天文及太空科学知识的天文博物馆。太空馆设计独特的蛋形外壳,早已成为香港的地标之一。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space.museum/sc/web/spm/home.html

 

6. 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以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于2000年对外开放。博物馆由逾百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座落于鲤鱼门海峡海拔64米的岬角上。

2022年11月24日,博物馆完成大型更新工程并重新开放。更新后的常设展览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及香港自唐代至回归祖国期间的海防和军事变迁。更新后的博物馆为常设展览及史迹径注入了更多多媒体元素,以新颖的演绎手法和主题形式,诉说独特的香港的军事历史及海防故事。

地址:香港筲箕湾东喜道175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coastaldefence.museum/sc/web/mcd/about-us.html

 

7.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先生是家喻户晓的革命家,毕生致力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功勋举世公认,不但受到海内外各地华人的敬仰,在世界上亦享有崇高的声誉。孙中山先生与香港关系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并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筹划革命起义活动。

孙中山纪念馆于2006年对外开放,全面地阐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维新与革命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孙中山纪念馆以突显孙先生与香港的密切关系,让本地市民和海外游客缅怀这位一代伟人在港的活动足迹。

地址:香港中环半山卫城道7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drsunyatsen.museum/sc/web/sysm/home.html

 

8.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保存、展出与研究茶具文物及有关的茶艺文化。茶具文物馆的基本藏品由已故罗桂祥博士(1910-1995)捐赠,其中以宜兴茶具最富代表性。

馆址原先是具170多年历史的前英军总司令官邸,于1984年改建为茶具文物馆,又于1995 年增建了新翼–罗桂祥茶艺馆。除了展览以外,茶具文物馆亦定期举办陶艺示范、茶艺活动及讲座等节目,以推广陶瓷艺术和中国品茗文化。

地址:香港中区红棉路10号(香港公园内)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art.museum/sc/web/ma/opening-hours.html

 

9. 香港铁路博物馆

香港铁路博物馆位于大埔墟市中心,是在旧大埔墟火车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户外博物馆。旧火车站大楼建于1913年,是一座风格独特的金字顶中国传统建筑。火车站于198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经修复及重新布置后,博物馆于1985年开放予市民参观。

户外展区展示窄轨蒸汽火车头、柴油电动机车、历史车卡、铁路检查车、号志臂等,让参观人士亲身接触铁路文物。

地址:香港新界大埔大埔墟崇德街13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heritagemuseum.gov.hk/sc/web/hm/museums/railway.html

 

10. 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葛量洪号」灭火轮于1953年投入服务,2002年退役前,一直是香港消防处灭火轮队的旗舰,曾参与无数船舶及沿岸重大火警的扑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务。「葛量洪号」在香港黄埔船坞建造,除了见证香港的消防历史外,亦充分反映香港五十年代造船业的成就。

鉴于「葛量洪号」深具历史意义,香港历史博物馆把它列为藏品,并建设「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妥善装置此灭火轮,于2007年开放予市民参观。展览馆展出独特的消防文物,并辅以多媒体介绍,增进市民对香港海上救援工作的认识。

地址:香港鲗鱼涌公园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history.museum/sc/web/mh/about-us/fireboat-alexander-grantham-exhibition-gallery.html

 

11. 罗屋民俗馆

柴湾原有多条客家村,但随着市区的拓展,村落相继荒废,现只剩下硕果仅存的「罗屋」。「罗屋」原属于一罗姓客家人所拥有,因此得名。罗氏族人的先祖在干隆年间(1736-1795)兴建这间村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989年香港政府将「罗屋」列作法定古迹,永久保留,见证柴湾的历史发展。

「罗屋」是一间典型的客家村屋,以厅堂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建筑,对称工整。屋内中央为厅堂,两侧为建有阁楼的卧房和工作间。厅堂的正前方是天井,两侧分别是厨房及杂物房。屋内放有民俗藏品如傢俬、农具、日用品等,以复原村屋的面貌,充分反映出客家人俭朴刻苦的生活方式。「罗屋」外的空地现设有一系列的展板,以文字及图片分别介绍柴湾的历史、罗屋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以及客家人的习俗。

地址:香港柴湾吉胜街14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history.museum/sc/web/mh/about-us/law-uk-folk-museum.html

 

12.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李郑屋汉墓是1955年政府为兴建徙置大厦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坡时发现的。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汉墓旁边是展览馆,除了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展览,利用文字、图片、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结构。

地址:香港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hk.history.museum/sc/web/mh/about-us/lei-cheng-uk-han-tomb-museum.html

 

13.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设于三栋屋博物馆)

三栋屋是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村,于1981年列为法定古迹,1987年重修成三栋屋博物馆后,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

三栋屋建筑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设有前厅、中厅和祠堂,中间有四间独立房舍,并由左右两旁的横屋和后方的排屋围拢而成。

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办事处在三栋屋博物馆设立「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作为其展示和教育中心,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为了给观众一个既丰富又具启发性的参观体验,中心于2020年底展开大型展览更新工作,是啓用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地址:香港新界荃湾古屋里2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icho.hk/sc/web/icho/sam_tung_uk_museum.html

 

14. 上窰民俗文物馆

上窰民俗文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西贡郊野公园内,是一座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客家村舍。上窰村和邻近的一座灰窰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重修后于1984年开放为博物馆。

地址:香港新界西贡北潭涌自然教育径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heritagemuseum.gov.hk/sc/web/hm/museums/sheungyiufolk.html

 

15. 香港电影资料馆

为保存及推广香港电影历史文化,香港电影资料馆筹划办事处于1993年成立。楼面总面积约7,200平方米的永久馆址于2001年启用,设有小型电影院、展览厅、资源中心、藏品库及修复工作室。香港电影资料馆的藏品主要来自业界及公众的捐赠。搜集回来的文物经归档编目后,可提供予公众人士使用。为提高公众对香港电影及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香港电影资料馆定期举办电影放映、展览、座谈会等活动,并出版专题书籍。

地址: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0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filmarchive.gov.hk/sc/web/hkfa/home.html

 

 

(乙)艺术空间

1. 油街实现

油街实现是一个位于北角社区的艺术空间,深受市民喜爱。「油街实现」与地址油街12号谐音,喻意此地作为一个起步点,通过不同的体验,将艺术融入大众生活,从而实现「油街实现」的愿景,希望它能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机会去实现梦想。

油街实现部分范围为历史建筑,落成于1908年,曾经是位处海边的游艇会会所。1930年代北角填海工程后,先后被改划为香港政府物料供应处员工宿舍,及古物古迹办事处的考古贮存仓库。及后在艺术推广办事处筹划下,将这所拥有红砖瓦顶的二级历史建筑活化修复,并于2013年改名为「油街实现」,作为艺术空间开放予公众。

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实现更多的想像,油街实现进行扩展计划,与毗连的户外空间连合。新空间于2022年启用,提供更多户外及户内的空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及公众参与活动,鼓励公众享受清新的环境,燃点创意点子。

地址:香港北角油街12号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apo.hk/sc/web/apo/oi.html

 

2.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前身为已婚英军宿舍卡素楼,昔日是旧域多利军营的扩建部份,建于1900–1910年期间。在1985年军营移交政府并纳入香港公园兴建计划,卡素楼改建成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并加建玻璃拱顶新翼,在1992年启用。

这座建筑物原由四幢三层高宿舍组成,依山而建层层递进,在每幢之间设有古希腊式三角形山墙。外墙由红砖建成,配合灰泥粉刷。东西两侧原是开放式拱形柱廊,属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现时为一级历史建筑。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是一个开放、多向、着重艺术学习和交流的艺术空间。这里结合专门设备、展览空间及充满活力的创作环境。

地址:香港中区坚尼地道7A

如欲查阅场地的全部资讯,可浏览以下网站的英文版、繁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版:https://www.apo.hk/sc/web/apo/va.html